Credit: Viktor-Gladkov/iStock by Getty Images

新兴市场经济体汇率变化的金融稳定影响

随着与美国的利差收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

在今年年初的一篇博客中,我们指出,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努力应对全球利率的高度波动。我们还指出,尽管那时新兴市场经济体保持了韧性,但不确定性的增加可能会使未来充满挑战。

正如7月《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所指出,全球经济软着陆仍是基线情景。新兴市场经济增速的预测值变化不大,今、明两年均小幅上调至4.3%。大多数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通胀预计将进一步回落至目标区间,从而使当局能够在可预见的未来放松货币政策。

然而,今年到目前为止,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总共下跌了约4%,即使最近几周出现了部分回升。拉丁美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贬值了5%,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则贬值了4%。中欧、东欧和非洲新兴市场货币的贬值幅度相对较小。十分重要的是,应评估新兴市场货币进一步贬值是否会对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Chart1 

汇率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是特定国家与美国之间的利差——后者是全球资本市场的基准。今年年初,投资者曾预计美联储将大幅降息,这将扩大或至少维持与新兴市场的利差。由于美国经济表现强于先前预期,而通胀尚未回落至美联储的目标水平,今年以来各方对美国降息的预期逐渐消散,美元升值。因此,主要新兴市场与美国的利差有所收窄。

Chart2

利差收窄最明显的国家——尤其是若干拉美国家,它们因通胀放缓而在今年下调了政策利率——以及利差水平最低的国家(包括部分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相对于美元的汇率贬值幅度最大。其他国家特定因素也可能起到了作用,例如财政问题或政治形势的变化。一些新兴市场的央行已经放缓或暂停了加息周期,或是实施了外汇干预,以管理汇率波动。

过去六个月凸显了利差作为汇率变动基本驱动因素的重要作用。即使经济前景稳健,一个国家也可能出现汇率贬值,因为利率的相对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这些调整还表明,大多数新兴市场央行仍然致力于实施针对国内通胀和经济环境的政策框架,而非针对汇率本身。正如IMF《地区经济展望》团队的近期研究所指出,忠实采用通胀目标制可能会在实际中减少汇率贬值向国内经济的传导。尽管如此,汇率波动仍然是政策讨论的一个问题。几家主要的新兴市场央行在最近的政策制定过程中讨论了汇率波动和全球不确定性的问题。 

汇率与金融稳定

货币有序贬值到与经济基本面(包括利差)大体一致的水平,可能会对经济产生建设性作用。更令人不安的则是货币被突然抛售,这可能会引发金融动荡。外国资本的突然流出会严重影响资产价格并造成融资缺口。金融机构的币种错配可能会加剧,且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展期外币(尤其是美元)融资。投资者对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的信心可能会迅速动摇。

值得庆幸的是,今年还未出现这样的情况。

然而,由于全球形势不甚明朗,加之市场对经济数据发布、央行沟通和一些主要经济体的政治不确定性愈发敏感,外汇波动性可能会突然大幅上升。这可能使新兴市场的政策制定者在稳定国内环境和抵御外部压力之间面临潜在的权衡取舍难题。

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应对措施

根据IMF的“综合政策框架”,如果压力持续增加,当局可能需要充分利用各类政策工具。例如,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不应开展外汇干预,但这种干预却可以避免汇率出现过度的波动。如果形势恶化、危机迫在眉睫,则可能需要实施资本流动管理措施,以作为更广泛的一揽子政策的一部分,用来缓解资本流出的压力。

然而,这些措施不能取代根本性的宏观经济调整,而应仅作为解决任何潜在失衡的更广泛计划的一部分。例如,一些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已开展政策沟通表示,最近实施的干预是例外情况,而不是常规措施。宏观审慎政策——如针对资产价格和房价的政策——可能对其形成有力的补充。而旨在识别外部压力导致的金融部门系统性问题的压力测试,则能帮助在风险实现之前予以缓解。

最重要的是,审慎的政策制定过程不仅应该关注基线情景,还应注重风险的管理。对不利情景保持警惕并制定计划,应成为金融政策的核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