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企业债务占GDP的比重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在几个欧洲国家,银行过度持有政府债券。在中国,银行盈利水平正在下降,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仍然较低。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类似这样的脆弱性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在增加。它们还未触发警报,但若继续积累,尤其是在依旧宽松的金融条件下,可能放大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效应,提高未来几年经济出现严重下滑的可能性。
这使政策制定者在寻求应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措施过程中面临两难选择,《世界经济展望》就此展开了讨论。央行对货币政策采取耐心的方式,以适应日益加剧的经济下行风险。但如果宽松的金融条件持续过久,脆弱性将继续积累,未来某时点经济增长急剧下滑的概率将会提升。
好消息是,根据历史标准,全球金融稳定的短期风险仍然较低,尽管略高于我们在2018年10月《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的结论。然而,中期风险依然高企。但只要各国实施正确的政策组合,就能在维持增长的同时抑制脆弱性。
为什么我们对金融脆弱性表示担忧?因为它们会放大突然性冲击的影响,例如经济放缓超过预期、货币政策意外转向或贸易紧张局势加剧。脆弱性加剧会引发更严重的金融稳定风险。
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介绍了一种量化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方法,使政策制定者能够实时进行监测,并在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来缓解风险。该框架涵盖了六个部门:企业、家庭、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其中部分被我们称为“影子银行”。
该框架跟踪一系列脆弱性的水平和变化节奏,包括杠杆率、资产负债的期限和流动性错配以及货币敞口。它从地区和全球层面进行跟踪,并对29个系统重要性国家的脆弱性进行加总。
下文列示了一些最严重的脆弱性:
在发达经济体, 企业债务上升,金融冒险行为增加,借款人信用恶化。自危机以来,美国和欧元区BBB评级的债券存量增加了三倍,投机级信贷存量增加了近一倍。若金融条件急剧收紧或经济严重下滑,负债的公司可能更难以偿还贷款,从而被迫减少投资或裁员。所谓的面向负债累累的借款者的杠杆化贷款尤其值得担忧,我们此前的博客和本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对此进行了解释和进一步讨论。
- 在欧元区,部分国家面临的财政挑战可能大幅推升债券收益率,导致大量持有政府债务的银行蒙受巨额损失。保险公司也可能面临损失。这种被称为“主权-金融部门关联性”的动态是2011年欧元危机的核心。为防范上述风险,目前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更高,政策制定者还采取了解决银行资产负债表不良贷款问题的措施。
- 在中国,中小银行盈利下降以及资本充足率较低,都制约了对小型私营企业的信贷发放。进一步提供货币和信贷支持可能加剧金融稳定风险,因为持续的信贷扩张将加大小型银行清理资产负债表的难度 。
- 在新兴市场,境外证券投资越来越多地由努力匹配常用指数收益的机构管理。在过去十年中,基准指数驱动型的固定收益投资规模增加了三倍,达到8000亿美元。虽然指数驱动型基金扩大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投资者范围,但这也使其更易受到全球趋势导致的资本流动突然逆转的冲击。
幸运的是,可采取如下方法应对这些脆弱性:
- 所谓的宏观审慎工具可以抑制信贷增长,巩固金融体系。一个例子是逆周期资本缓冲,其要求银行在信贷扩张时持有更多资本。
- 企业债务高企的国家可以开发新工具,对公司信贷的风险程度进行限制——尤其是非银行借款者提供的信贷。
- 在欧元区,降低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将会缓解风险。银行进一步修复资产负债表也能实现这一目标。
- 中国需要继续降低金融部门杠杆率,尤其是影子银行杠杆率,确保借款者积累资本缓冲。
- 面对资本流动波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可以限制对短期境外债务的依赖,确保外汇储备和财政缓冲的充足性。各国还可以使用灵活汇率安排来吸收冲击。
在部分情形中,经济强劲且通胀达到或超过目标水平的国家也可考虑使用货币政策“逆势操作”。只要采用正确的政策组合,这些国家可以保持经济稳健运行,同时控制金融稳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