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而痛苦的新冠疫情之下,全球金融稳定风险得到了较好控制——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然而,随着经济乐观情绪的消退以及金融脆弱性的增加,眼下是时候谨慎进行政策校准了。过去一年半中,全球各国央行、财政部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出台了空前的政策支持措施,以支持经济增长。现在,它们必须精心制定有关策略,以便在下一阶段实施稳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全球的系统重要性央行都清楚,其行动所产生的任何意外影响都有可能危及经济增长,而且可以想象,这种影响还有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突然调整。当前的不确定性极大,因为在持续遭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社会面临着“3C”——新冠疫情(COVID-19)、加密资产(crypto)和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所蕴含的挑战,正如我们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所讨论的那样。
乐观情绪消退
2020年和2021年,各国为支持经济推出了大规模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这帮助减轻了疫情之初出现的经济萎缩,并在今年大部分时间里支持了经济的强劲反弹。自新冠疫情的最初几个月以来,许多发达经济体的融资环境已变得更加宽松。然而,今年上半年推动市场上涨的乐观情绪正面临着消退的风险。
由于经济复苏力度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日益增加。疫苗获取的不均衡,再加上新冠病毒的变异,导致感染人数再度飙升,加剧了人们对各国经济前景进一步分化的担忧。许多国家的通胀率都高于预期。此外,一些主要经济体出现了新的不确定性,市场也对此高度关注。这些不确定性是由可能增加下行风险的种种金融脆弱性、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以及政策不确定性引发的。
自2021年4月《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发布以来,市场信心的恶化导致今夏实际利率下行,推动全球长期名义利率大幅下降,反映出人们对长期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然而在9月下旬,投资者对通胀压力的担忧推高了利率,一些国家的涨幅完全超过了此前的跌幅,因为市场开始认为价格压力可能会比最初预想的更为持久。
如果投资者在某个时点突然重新评估经济和政策前景,那么金融市场将面临风险定价突然重新调整的风险,这种定价调整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会与潜在的脆弱性问题相互作用,导致融资环境收紧。这可能会危及经济增长。
其他关键领域的风险也需要密切监测。加密资产市场正在快速增长,加密资产价格仍然高度波动。目前,加密资产生态系统中的金融稳定风险还未构成系统性风险,但考虑到加密资产在货币层面带来的影响以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操作和监管框架尚不完善,各国应当对这些风险开展密切监测。同样,随着全球继续寻求加快向“低温室气体经济”转型、以防止气候变化给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负面影响,一个拥有良好前景的机遇正在金融部门出现。尽管气候主题投资基金的管理资产规模仍然相对较小,但其资金流入量已大幅增加,且气候友好型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望降低,基金也有望在企业的气候管理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艰难的权衡抉择
在总体依然宽松的融资环境下,我们的分析发现,一些部门的金融脆弱性持续增加,但这在一定程度上被大规模政策刺激掩盖了。政策制定者现在面临着困难的权衡抉择:他们既要在短期内持续为全球经济提供支持,同时又必须在中期努力防范金融稳定风险的累积。这种权衡抉择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维持经济复苏当然需要在较长时间保持极度宽松的融资环境,但这导致了资产估值持续过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那么可能会反过来加剧金融脆弱性。 一些令人警惕的迹象已经出现,如金融风险承担行为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部门脆弱性加剧等,这表明金融稳定的底层基础正在恶化。如不加以控制,这些脆弱性问题可能会长期存在,并演变成结构性的遗留问题。
政策行动
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各种行动计划以防范意外影响。鉴于各国复苏步伐快慢不一,当局应提高货币和财政政策支持的针对性,并根据自身国情对其进行调整。央行需要就未来的货币政策提供明确的指引,防止融资环境不必要地或突然收紧。货币当局应保持警惕,如果价格压力实际上比预期的更加持久,就应果断行动,防止通胀预期出现变化。财政支持可以适当转向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并根据各国国情作出调整。
政策制定者应提早采取行动,收紧部分宏观审慎工具,以应对一些领域的严峻脆弱性问题。为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复苏,可能需要长期提供政策支持,有鉴于此,政策制定者必须消除其采取的各种空前措施可能产生的意外影响。
新兴和前沿市场的政策制定者应酌情开始重建财政缓冲并实施结构性改革。部分新兴和前沿市场经济体一方面遭遇了若干国内挑战(通胀上行和财政问题),另一方面仍然面临外部融资环境突然收紧的风险。
在价格压力上升的背景下,投资者正在其定价中考虑许多新兴市场将进入快速大幅紧缩周期,尽管通胀上行预计只是暂时现象。重建缓冲并实施持久改革以提振经济增长前景,将是防止资本流动逆转和融资成本突然上升风险的关键。
*****
Tobias Adrian 是IMF的金融顾问兼货币与资本市场部主任。他领导开展了IMF关于金融部门监督和能力建设、货币和宏观审慎政策、金融监管、债务管理以及资本市场的工作。在加入IMF之前,他曾担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高级副行长及研究统计部副主任。Adrian先生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纽约大学任教,并在《美国经济评论》和《金融杂志》等经济学和金融期刊上发表文章。他的研究聚焦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总体后果。他拥有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伦敦经济学院理学硕士学位、法兰克福歌德大学的学历证书,以及巴黎第九大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