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发展»索引
2021年9月
气候问题刻不容缓
本期《金融与发展》气候特刊与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合作,汇集了来自学术界、政策制定者、私营部门和青年活动家的各种声音。它聚焦于迫切需要采取的气候行动以及相互支持的各种不同气候政策。
包括阿马尔 • 巴塔查里亚和尼古拉斯 • 斯特恩在内的撰稿人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在充满活力的私人部门支持的更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技术创新推动下,这些方案可以为就业和增长创造大量机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 • 格奥尔基耶娃建议采用可靠的碳定价政策来鼓励使用绿色能源,而詹姆斯·斯托克则主张转向针对具体部门的政策,如低碳航空燃料。
专题文章:
- 刻不容缓 | 克里斯塔利娜 格奥尔基耶娃
- 在气候问题上,这是我们最后也是最好的机会 | 阿马尔 巴塔查里亚和尼古拉斯 • 斯特恩
- 关于碳定价,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 伊恩 帕里
- 推动深度脱碳 | 詹姆斯 H.斯托克
- 经济学的自然之道 | 帕萨 达斯古普塔
- 利用创新应对气候变化 | 凯利 莱文和安德鲁 • 斯蒂尔
- 气候合作 | 艾迪 巴克利
- 黑猩猩的政治与气候变化 | 鲁奇尔 阿加瓦尔
本刊其他内容:马克 • 卡尼讨论了清洁绿色融资;来自乌干达、摩尔多瓦和斐济的年轻气候活动家分享了他们为COP26领导人们提出的建议;IMF工作人员解释了财政政策如何能帮助亚洲应对其气候危机;花旗集团的瓦莱丽 • 史密斯讨论了私人部门在抗击气候变化等活动中的作用。
2021年6月
新兴市场国家下一步棋该如何走?
本期《金融与发展》重点关注新兴市场的未来之路。“新兴市场”这一名词常用来描述中等收入经济体——它们既不是发达经济体,也不是低收入经济体。由于新兴市场经济体与全球经济的系统性关联越来越密切,这些国家有助于维护全球经济稳定。但当我们深入研究并界定其特点时,我们发现,“新兴市场”是一个高度多样化的国家群体,它们的经济规模、经济增速各不相同,面对的未来前景、优先事项和重大挑战亦有差别。中国、菲律宾等一些国家已经迅速摆脱了当前的危机。但其他国家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来摆脱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经济正呈现出一种“多速复苏”的局面——各国、各部门、各年龄组、各性别、各技能水平都在以不同的速度复苏。在这一背景下,本期《金融与发展》探讨了新兴市场的几个相互交织的主题。
专栏文章:
- 在《前路漫漫》中,IMF的鲁帕 达塔古普塔和西拉 • 帕扎巴西奥格鲁指出,新兴市场必须在战胜新冠疫情、实现政策正常化和重建其经济这三项任务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 在《新兴世界仍在崛起吗?》中,吉姆 奥尼尔指出,二十年光阴荏苒,金砖国家风采依旧。
- 在《石油超级周期的终结》中,拉巴赫 阿尔扎基和佩尔 • 马格努斯 • 奈斯文指出,不断逼近的油价超级周期很可能是最后的一次。
- 在《全球影响力、国内脆弱性》一文中,杜大伟、黄益平和姚洋指出,中国想要取得长远胜利,关键在于解决内部挑战。
- 在《新冠疫情时期的不平等问题》中,弗朗西斯科 H. G. 费雷拉指出,在评估新冠疫情所造成的不平等影响时,并非所有衡量指标都是等价的。
- 在《新冠疫情造成的市场恐慌》中,塞布尼姆 卡莱姆利 • 厄兹坎指出,疫情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将使拥有大量私人部门外债的新兴市场的脆弱性暴露出来。
- 在《动荡不安的新兴市场》中,IMF的马哈茂德 普拉德汉与安联全球投资者理查德 • 豪斯和花旗银行的大卫 • 卢宾就新兴市场的前景对话。
- 在《昔日涓涓细“流”,如今长江大河》中,IMF的亚当 贝苏迪指出,流媒体为新兴市场国内外的内容创作开辟了新路径。
此外,在本期中,IMF的彼得 • J. 沃克介绍了耶鲁大学教授罗希尼 • 潘德,后者致力于研究完善的制度如何改善社会公平;南非任期最长的财政部长特雷弗 • 曼纽尔回顾了南非失落的十年,以及为非洲新冠疫情的应对措施筹集资金;埃斯瓦尔 • 普拉萨和维拉 • 松圭讨论了西非货币联盟的前景;妮娜 • 巴丁顿、奇亚拉 • 弗兰托、丹尼兹 • 伊戈安和海伦 • 普瓦松解释了为何各国央行应就货币政策的分配效应开展更好的政策沟通;弗朗西斯卡 • 费尔南多、乔纳森 • 潘波利娜和罗宾 • 塞克斯概述了出售护照换取投资这种做法带来的金融风险;伦敦政经学院的马努切赫 • 沙菲克讨论了为何我们需要一种与二十一世纪相契合的全新社会契约;本尼迪克特 • 克莱门茨、桑吉夫 • 古普塔赫赛达 • 哈米多娃讨论了后疫情时代的军费开支;“返归基础”讨论了风险与回报;“图表释义”关注了新兴市场的就业困境;此外,我们对经济学、伦理学、环境、税收史、工作的未来等方面的几本书进行了点评。
2021年3月
数字化未来
本期我们探讨了数字化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包括其有利之处、不利之处和灰色地带。对于无数的人们而言,技术是一种生活保障——它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购物的方式。在过去这前所未见的一年中,技术激发了颠覆性的数字化变革。各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利用移动设备解决方案,为人们提供现金支持;金融科技帮助小企业渡过难关,并在一些国家促进了小企业的发展;巴哈马推出了首个国家数字货币,让我们得以窥见货币的未来。然而,技术也可能会引发教育、发展机遇、医疗金融服务的不平等问题。自动化技术已经严重影响了就业市场,一些工作岗位已经完全消失不见。在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同一国家城乡之间,通过数字化实现互联互通的人们与其他人群之间的鸿沟,使社会经济的不平等问题更加突出。
专题文章: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吉塔 • 戈皮纳特在《如何避免全球大分化》中指出,要摆脱新冠疫情并尽可能降低其长期创伤效应,需要多方面的政策措施。
- 麻省理工学院的达隆 • 阿齐默鲁在《重塑后疫情时代的世界》中指出,要扭转不断扩大的不平等状况,就必须严格约束自动化。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严 • 卡里尔 • 斯沃洛和维克拉姆 • 哈卡萨在《共创美好数字经济新时代》中指出,数字化产生了巨大的价值,但绝大多数都落入了大型科技公司的口袋。
- 乔恩 • 弗罗斯特、莱昂纳多 • 甘巴科尔塔和申铉松在《从金融创新到金融普惠》中指出,为了让技术惠及每一个人,政府需要提供公共品,对私人企业的创新给予扶持。
-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 • 古特雷斯的非洲问题特别顾问克里斯蒂娜 • 杜阿尔特在《非洲,迈入数字时代》中指出,在新冠疫情之后的经济重建工作中,非洲政策制定者们务必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创新技术上,以跨越障碍,保障经济踏上包容性发展道路。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丹尼尔·加西亚·马西娅和里希 • 戈亚尔在《数字时代的脱钩现象》中指出,倘若没有多边合作,全球各国的数字经济恐将成为相互割裂的孤岛,届时,我们所有人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 蒂姆 • 毛瑞尔和亚瑟 • 纳尔逊在《全球网络威胁》中指出,金融体系日益受到网络威胁的冲击,因此全球社会必须携手合作为金融体系提供保障。
- 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数字伦理实验室的尼基塔 • 阿加沃尔在《新的债务道德问题》中指出,债务日益数据化引发了一系列道德问题,为此需要建立一种新的贷款监管方式。
- 巴哈马、斯里兰卡和乌干达通过迅速建立茶叶数字市场等创新方式来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
在本期中,普拉卡什 • 隆吉尼采访了特拉维夫大学经济学家阿萨夫 • 拉辛——早期研究全球化希望和危险的学者;塞拉利昂基础和高中教育部长兼首席创新官大卫 • 森哲采取了一种包容性的方法来实现该国教育系统和经济的数字化;汤玛索 • 曼奇尼 • 格里弗利向其母亲解释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塞缪尔 • 鲍尔斯和温迪 • 卡林指出,此次疫情考验了一个包括公民社会和社会规范在内的全新决策基准。
2020年12月
美丽新世界:未来的工作和机遇
本期《金融与发展》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关注未来的就业和经济机会情况,探讨为建设以人为本的更美好未来可采取的措施。无论是在卫生、教育,还是劳动力市场政策方面,当局都很有必要在新冠疫情后对社会进行重新设计,并构建更美好的未来。疫情加剧了很多方面的趋势,其中最显著的是不平等现象,它将对未来产生不确定但深远的影响。我们重点关注必要的转型政策,以重新构想工作的世界,缓解不平等现象,同时汲取危机期间的教训。
专题文章:
- 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 格奥尔基耶娃在《不再重回过去》中指出,加大对以人为本政策的投入,将有助于在疫情后的世界塑造更好的经济
- 《金融时报》的马丁 桑德布在《疫情后的美丽新世界》中指出,政策制定者在经济扰动期间的决策可能会影响未来几十年的经济发展
- IMF亚太部的陈文婕在《实时差异》中指出,疫情凸显了高频数据在卫生危机快速响应中的价值
- 哈尼斯 施万特和蒂尔 • 冯 • 瓦赫特在《不利起点带来的长期阴影》中指出,在疫情期间毕业的年轻人将受到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可能永远无法完全消除
- 《纽约时报》编辑部商业和经济学方面的首席作者本雅明 阿珀鲍姆在《分配至关重要》中指出,经济学必须为其他学科的新见解留有余地
- 萨比娜 德万和埃克哈德 • 恩斯特在《就业市场反思》中指出,新冠疫情下,人们正加速转向非正式和不稳定的工作
- 《世界经济论坛》的萨迪亚 扎希迪撰文指出,在自动化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下,有些工作岗位将会消失,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工作岗位
- 华盛顿平等增长中心的希瑟 布希在《如何创建更平等的美国社会》中指出,一位领先的进步论经济学家在当前关键时刻提出了美国经济的改革措施
本期中,我们还介绍了密歇根州立大学经济学家丽莎 • D • 库克,欧盟首位反欺诈检察官反思应对跨国犯罪的挑战;深入分析了在疫情中受损最严重的旅游业依赖型经济体,数字交易的全新治理体系,并探讨了美国工人权力与工人薪资之间的联系。本期还包含世界各国青年对本国疫情应对的一系列反思。本期“图表释义”重点关注了新冠疫情如何影响着各国青年,而“返归基础”栏目阐述了非正规经济的方方面面。
2020年9月
韧性:弥合裂痕
新冠疫情以极其惨烈的方式将现有的经济社会不平等问题暴露出来,并催生出新的隔阂。它加剧了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对年轻人、女性和教育程度最低群体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公共卫生系统更加脆弱,工作更加不稳定,数字鸿沟更加严重。它给各国政府带来了挑战,使其面临着比以往更高的支出需求和不断膨胀的债务。与此同时,它也暴露了一直潜藏在社会中的种族不平等问题。
然而,这场危机及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让一部分人有所反思,他们呼吁社会重新思考自身的优先事项,并重新审视世界经济的结构,以使其朝着一个更公平、更可持续、更具韧性、适应性更强的未来发展。在本期《金融与发展》中,多位背景各异的作者围绕需要采取的措施各抒己见。
专题文章:
- 在“噩梦般的‘奈特式不确定性’”一文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杰弗里 • 冈本指出,在新冠疫情的世界里,风险将变得更加危险。
- 牛津大学的伊恩 • 戈尔丁指出,新冠疫情之下,各国经济和社会裂痕日益加深:唯一的出路是国际合作。
- 在“新冠疫情下的债务问题”一文中,杰里米 • 布洛、卡门 • 莱因哈特、肯尼斯 • 罗格夫和克里斯托弗 • 特雷贝施指出,需要采取新的措施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债务重组浪潮。
- 诺贝尔奖得主约瑟夫 • 斯蒂格利茨在“征服不平等的鸿沟”一文中指出,新冠疫情暴露出巨大的不平等问题,但现在行动还为时不晚。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巴里 • 艾肯格林指出,当前的危机凸显了加强全球金融架构的紧迫性。
- 在“改革卫生系统”一文中,爱丁堡大学的珍妮薇 • 费尔南德斯指出,作为各国抵御危机的第一道防线,卫生系统需要予以强化。
-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乌尔里希 • 沃尔茨在“投资绿色复苏”一文中指出,新冠疫情只是迫在眉睫的气候危机的一个前奏。
- 世界经济论坛的约瑟夫 • 洛萨维奥在“种族主义给我们所有人造成的代价”一文中指出,解决系统性种族主义是一项道德使命,同时它也可以让经济更强大。
本期还包括,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敲响警钟,以根除种族歧视;科技可以提升经济韧性,但也能加剧不平等;为何我们的疫苗融资方式不适合应对疫情风险,以及在疫情颠覆全世界时,世界上的三个人是如何应对变化的。
“经济学人物”系列介绍了一位政府主导创新的坚定支持者——玛丽安娜 • 马祖卡托;“前沿”栏目对牙买加前央行行长布赖恩 • 温特进行了采访;“图表释义”栏目展示了病毒大流行如何导致新的全球粮食危机。“返归基础”栏目对债务可持续性进行了阐释;在“货币”栏目中,我们关注突尼斯以新版10第纳尔纸币纪念该国第一位女医生。我们还对以下两本新书进行了评论:埃里克 • 朗尼根和马克 • 布里斯的《愤怒经济学》和马丁 • 桑德布的《归属经济学》。
2020年6月
政策、政治与大流行
这场大流行造成了令人震惊的人员伤亡,导致了“大封锁”,冻结了商业的车轮。人们被迫停职,戴上口罩,内心充满恐惧,生活被搅得天翻地覆。虽然这一卫生危机改变了我们的工作重点,但本期《金融与发展》仍聚焦于政治经济问题,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本期强调了一个观点,即政策不仅受到经济分析的影响,也受到社会、政治和许多其他力量的影响。这促使我们思考人们和经济将如何适应大流行之后的世界。
本期文章包括:
- 在“危机之后”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 • 格奥尔基耶娃阐释了我们如何利用此次危机带来的机会来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 哈佛大学的杰弗里 • 弗里登指出,对于那些对政治经济感兴趣并不断改变政府和社会的人来说,理解政治经济学可能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 奥斯卡·约尔达、桑杰·R.辛格和艾伦·M.泰勒在“大流行的长期经济后果”一文中指出,历史表明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造成的经济影响可能会持续数十年。
- 安托瓦妮特 • 萨耶赫和拉夫尔 • 查米在“处于危险中的生命线”一文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有可能使贫穷和脆弱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汇款逐渐枯竭。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安德烈斯 • 贝拉斯科在“接受身份”一文中指出,广泛的共同身份可以成为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基础,而这种意识是良好政治的核心。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艾拉·达布拉-诺里斯、维托·加斯帕和卡尔帕纳·科赫哈指出,重视科学共识、技术和气候变化将成为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之后国际秩序的关键支柱。
- 包括丹尼尔·苏斯金德、伊恩 • 布雷默和夏朗 • 巴洛在内的六位杰出思想家反思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整个世界造成的改变。
- 世界银行的M. 艾汉·高斯、弗朗西斯卡·奥恩佐格、彼得·内格尔和菅原直孝在“债务浪潮滚滚而来”一文中指出,发展中经济体能够从过去的债务危机中学会如何应对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融资冲击。
在本期其他文章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安德列亚斯·阿德里亚诺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J-PAL )—埃斯特·迪弗洛与阿比吉特·班纳吉正在这里重塑发展经济学。“前沿”栏目采访了麦德林前市长费德里科·古铁雷斯,他谈到如何将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从而为建设21世纪的城市铺平道路。
2020年3月
长寿且优质的生活:
人口与经济福祉
一个国家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影响到我们工作、变老和生活的方式。在很多发达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不断减少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不得不抚养日益增加的退休人口。其他国家需要创造数量惊人的新就业岗位,才能跟上年轻人进入就业市场的步伐。在本期《金融与发展》中,我们聚焦于全世界不断变化的人口形势带来的经济影响。
专题文章包括:
- 哈佛大学的大卫 • E. 布鲁姆在《2020年世界人口形势》中探讨了人口统计学特征如何能成为经济发展速度和进程的重要驱动因素。
- 在《长寿且优质的生活》中,伦敦商学院的安德鲁 • 斯科特解释了为什么活得长久而充实意味着要颠覆传统的老年生活方式。
-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陈宝林在《扭转人口下降趋势》一文中,深入分析了新加坡在提高生育率方面的经验教训,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 在《萎缩经济学:日本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一文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洪吉喜和托德 • 施耐德探讨了在应对全球老龄化和人口萎缩方面,为什么日本可以为世界提供政策经验。
-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乔瓦尼 • 佩里在《借助移民扭转乾坤?》一文中,阐述了外来移民如何有助于各国摆脱人口困境,但这需要合理的政策。
- 在《如何让人们体面地老去》一文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卫 • 阿玛格罗贝里、艾拉 • 大波拉 • 诺里斯和维特尔 • 加斯帕指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调整养老金和公共政策势在必行。
- 哈佛大学的劳伦斯 • H. 萨默斯在《长期停滞,已成事实》一文中指出,面对低增长、低利率和零通胀等问题,寻找新的对策势在必行。
在本期的“经济学人物”系列中,彼得 • J. 沃克介绍了现代养老金研究的创始人——沃顿商学院的奥利维亚 • S. 米切尔。“前沿”栏目采访了索马里财政部长阿卜迪拉赫曼 • 杜阿莱 • 贝莱,他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充满希望。同时,我们采访了三个年轻人,让他们描绘自己在印度、摩洛哥和乌干达的未来。
2019年12月
气候经济学
在本期《金融与发展》中,我们着眼于气候变化政策对经济和金融影响。 在技术、创新、投资和活跃的私营部门的推动下,我们提出了提供增长机会的具体解决方案。
专题文章包括: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正进入适应时代,以及为什么我们必须加快全球向低碳经济的过渡。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伊恩·派瑞认为, 碳定价战略,或对污染征税,可能是解决世界气候危机的关键。
- 英格兰银行行长卡尼阐述了为什么世界需要一个新的、可持续的金融体系来阻止气候变化。
- 耶鲁大学的肯尼思·格雷厄姆讨论了为什么政策制定者必须决定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上要花费多少。
- 记者鲍勃·斯密逊分析了易受灾国家如何通过投资于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来增强抗灾力。
- 全球资产管理公司 石溪集团的 阿法赛·贝斯洛夫、米娜·玛莎耶凯解释了绿色债券如何为可持续融资开辟了一条道路,以及这些投资最终如何能够达到数万亿美元的气候相关项目。
另外,本期《经济学人物》栏目采访了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他认为城市化是一条通往繁荣的道路。《前沿》栏目介绍了巴西中央银行前行长伊兰·戈德法恩,我们还探讨了为什么国家石油公司的管理和治理需要更加透明。
2019年9月
全球经济的隐蔽角落
在本期《金融与发展》中,我们聚焦于秘密交易的黑网。这些黑暗交易造成了逃税和避税,洗钱,非法资金流动和腐败。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理董事总经理戴维·利普顿(David Lipton)讨论了全球经济的阴暗面,以及为什么把钱从阴影中拿出来意味着改善治理。
- 扬尼克·达姆加德、托马斯·埃尔克亚、和尼尔斯·约翰内森研究了避税天堂影子投资的兴起,以及这些活动如何损害发达,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税收。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杰伊·珀塞尔和伊万娜·罗西说,透明度是打击非法资金流动、腐败和逃税的有力武器。
- 哈佛大学贝尔弗中心的阿迪蒂·库马尔和埃里克·罗森巴赫讨论了暗网的起源和演变。暗网掩盖了非法活动的地下市场。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保罗·莫罗,保罗·梅达斯和让-马克·福尼尔写道,全球腐败扭曲了国家的活动,并最终损害了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
- 汤姆·麦施博格深入研究了松散管制的艺术品市场——“洗钱的理想之地”,以及如何最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本期还有:“经济学人物”介绍了普林斯顿大学的阿蒂夫·米安。米安认为与不平等作斗争是道义上的当务之急。在“前沿”专题中,我们采访了欧洲中央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彼得·普雷特。 “返归基础”系列解释了压力测试。
2019年6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5周年
在纪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在本期邀请到了具有最敏锐头脑的专家和学者来评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最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专题文章包括:
- 《金融时报》的马丁·沃尔夫在文章中阐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现状和未来
- 凯恩斯爵士突然造访了他参与创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信中呼吁各国重新致力于全球经济合作
- 印度储备银行前行长拉古拉姆·拉詹解释了为什么需要开展国际合作以在获得跨境资本流动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规避陷阱
- 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佩妮洛皮·寇吉亚诺·哥德堡在文章中分析了贸易政策的未来和已经病入膏肓的多边贸易体系
- 安联集团首席经济顾问穆罕默德·A. 埃尔—埃利安在文章中指出,在快速变革的世界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够(而且必须)颠覆自我
- 联合国的维拉·松圭分析了科技如何成为非洲实现更快速、更具包容性增长的推动力
- 历史学家亚当·图泽在文章中指出,在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应只扮演最终贷款人的角色
在本期中,“经济学人物”栏目采访了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苏珊· 艾希,她将机器学习引入了经济学领域;“前沿”栏目介绍了卢旺达发展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克莱尔· 阿卡曼兹,以及“返归基础”栏目对碳税进行了解释 。
2019年3月
女性与增长
女性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增长反过来也有利于女性成长,世界正逐渐认识到这一点。本期《金融与发展》杂志出版正值国际妇女节,探索了为什么赋予女性权力不仅正确,还具有经济意义。本期报道的文章包括:
- 在本期开篇文章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阐述了为什么 赋予女性权力对世界经济和人民都至关重要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艾拉·埃拉·达布拉—诺里斯、卡尔帕纳·科赫哈在封面文章中指出,更多女性加入劳动力大军带来的好处超出了此前的设想织
- 冰岛首相卡特琳·雅各布斯多蒂尔探讨了性别对重新思考经济意味着什么作
- 阿士琳·马修指出,印度的女性企业家为创办企业竭力破除障碍
- 道富环球投资的拉奇·库马尔指出,投资者对如何在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中鼓励性别多样性的兴趣陡然提升
- 萨拉·加梅芝、纳兹哈·苏塔纳和玛农·茅容指出,考虑到无薪照料家庭的隐性成本,公共和私人部门需要共同合作以促进性别平等我
- 盖茨基金会的萨拉·亨德克斯探讨了为什么数字金融服务减少了中间商,进而实现了机会均等力
- 芝加哥大学的山口和雄指出,日本的职业发展机会缺乏性别平等,过长的工作时间导致工资差距长期存在色
本期内容还包括:古罗马提供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经验借鉴,具有包容性的公民法往往促进经济发展,全球对技术人才的争夺正在升温,以及在技术变化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为什么长期预测变得愈加悲观?
“经济学人物”系列介绍了一位研究不平等问题的著名学者布兰科·米兰诺维奇。“前沿”系列深入采访了俄罗斯央行行长埃尔韦拉·纳比乌丽娜,探讨了大胆的政策行动如何帮助避免更严重的衰退;此外,“返归基础”系列提出疑问,最低工资是否有利于工人?。
2018年12月
缺乏安全感的时代:重新思考社会契约
在世界寻求如何应对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兴起之时,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经济上的不安全感是导致大多数不满情绪出现的关键因素。最新一期《金融与发展》杂志是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合作出版,本期讨论了重新思考社会契约的必要性,包括社会如何对待老人、年轻人、体弱多病者以及处于困境的人群,以便在迅速变化的全球化经济中构筑更大的安全感。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尼迈特•夏菲克(Nemat Shafik)在本期的封面文章中指出,克服技术和全球化带来的恐惧意味着需要重新思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世界银行的迈克尔•卢特考斯基(Michal Rutkowski)指出,工作性质的不断变化正在颠覆传统就业和相关福利安排,我们需要不依赖标准雇佣合同的新制度。
- 彭博新闻社前北京分社社长肯•威利斯(Ken Wills)指出,中国正在努力调整社会保障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尼古拉斯•巴尔(Nicholas Barr)指出,由于劳动市场、技术和家庭生活出现了急剧变化,现在比以往更有必要建立福利国家。
在本期杂志中,我们还讨论了全球就如何阻止与洗钱有关的犯罪开展的工作,经济一体化如何使非洲大陆成为全球活动的参与者,以及对耶鲁大学提供的一门课程进行了介绍, 在该课程中,对全球金融危机有深刻体会的人士将把经验和智慧传授给下一代。本期的“经济学人物”系列将介绍引领女性经济地位研究的经济学家——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返归基础”系列将讨论全民基本收入。
2018年9月
东南亚:处于上升期的地区
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东南亚经历了灾难性的金融危机、武装冲突以及无数次的自然灾害。然而,该地区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建立起竞争性经济,并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还使数百万民众脱离了贫困。最新一期《金融与发展》着眼于东盟国家面临的多重挑战,包括气候变化、社会快速老龄化、贩卖人口及地缘政治变化所带来的切实的威胁。此外,我们还讨论了由数字技术、女性融入劳动力市场以及该地区内更加紧密的合作所带来的令人振奋的机遇。
- 麦努·巴斯卡兰在本期封面文章中指出,从人口结构变化到气候变化,东南亚面临着许多挑战。克服这些挑战既需要毅力,也需要灵活性。
-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去年对全球增长的贡献位列第四,紧随中国、印度和美国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贫困率急剧下降。这样的成就归功于什么呢?李昌镛作了深入分析。
- 安嘎纳·巴纳吉、萨恩迪乐·赫拉茨赫瓦尤、阿尔贝·戈琼巴腊吉、安·凡乐在文章中指出,越南战争导致越南男性人口相对减少,使劳动力大军出现空缺,随着经济开始增长,女性填补了这一空缺。 亚洲劳动力大军中女性的地位不断提高,越南尤为突出,其中有多个原因。
此外,在本期中,我们分析东南亚贩卖人口这种隐藏的祸患,讨论该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索亚洲迎接数字创新的多种途径,并探讨年轻领导人如何利用技术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我们的“经济学人物”系列关注数据倡导者——拉兹 • 切迪,他是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我们还采访了阿根廷反腐办公室主任劳拉·阿朗索,探讨反腐斗争为什么必须在多条战线上展开。我们还详尽分析了高侨汇水平如何引发经济停滞及依赖的恶性循环,知识的迅速传播为什么是全球化带来的重要益处之一,以及撒哈拉南非洲如何日趋融合——这一发展趋势将有助于增长,但并非没有风险。
2018年6月
货币的演变:数字化世界里货币的未来
过去几年中,金融科技(fintech)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在传统支付方式之外为人们提供了新的选择。最新一期《金融与发展》杂志将讨论数字化是否将重新定义货币,以及其可能的后果——不论好坏。
- 马丁•穆雷森在文章中指出:从本质上看,技术革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但明智的政策可以缓解破坏带来的短期痛苦,为实现长期社会收益铺平道路。
- 支付市场在未来仍然需要央行吗?瑞典中央银行行长斯特凡 • 英韦斯讨论了该国向数字货币转变带来的影响。
- 普林斯顿历史学家哈罗德 • 詹姆斯在考察了不同时期货币供应紊乱的情况之后指出,一直以来,人们总认为新的货币具有神秘的特质,比特币也不例外。
本期内容还包括:塔玛斯 • 盖多施分析了网络犯罪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其运行的原则与合法企业非常类似。“经济学人物”简介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卫 • 唐纳森。托德 • 施耐德、洪吉喜和李映万指出, 日本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结合,这可能是解决该国国内劳动力迅速萎缩的办法。
2018年3月
保持平衡:管理公共资金
在很多国家,未来是建立在高水平的公共和私人债务基础之上的,而这会对增长造成巨大危害。在本期《金融与发展》,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多少债务算是很多债务?”
- 各国应增加税收还是降低支出以减少债务?艾尔波托· 艾莱斯那(Alberto Alesina )、卡洛· 法沃罗(Carlo Favero )和弗朗西斯科· 贾瓦齐(Francesco Giavazzi)的研究显示,削减支出, 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比增加税收更小 。
- 鉴于对不平等问题日益增长的担忧,要削减社会支出并不容易。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弗朗索瓦· 布吉尼翁(François Bourguignon )回顾了解决不平等情况加剧的最佳途径,并对那些艰难的权衡进行了评估。
- 非洲债务与发展论坛网络的执行董事凡威尔· 肯纳拉· 伯克斯(Fanwell Bokosi )呼吁,通过新的解决方案打破低收入国家的债务和贫困恶性循环。
在本期杂志中, 托马斯·亨里克·伊尔维斯诠释数字化如何让生活更加便利。“经济学人物”栏目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安格斯·迪顿, 他开创了将理论、评估、政策和居民生活联系起来的方法。“图表释义”部分则表明 各国应将学习效果放在首位,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学校教育,以实现教育的承诺。
2017年12月
风云变幻的中东
本期《金融与发展》聚焦中东和北非地区,关注该地区自2011年发生大规模动乱以来的快速转型情况——在这期间,数百万人追求更美好未来的希望被点燃,同时也使得其他很多人的梦想破碎。
- 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马尔万·马沙尔(Marwan Muasher)指出,该地区通向稳定和繁荣的唯一道路是制度建设、权利分享和包容性增长。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吉哈德·阿扎尔(Jihad Azour)指出,动乱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问题尚未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该地区未来的稳定至关重要。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菲尔·德·伊慕斯(Phil de Imus)、盖利·皮埃尔(Gaëlle Pierre)和比约恩·罗特尔(Björn Rother)指出,冲突给该地区的经济体带来沉重代价。
- 记者坎贝尔·麦克迪尔米德(Campbell McDiarmid)指出,该地区各国政府推出了科技基金,一些初创企业已成长为能够提供大量就业的雇主,因此,看到了希望。
- 世界银行的拉巴赫·阿里基(Rabah Arezki)表示,随着该地区富油经济体寻求实现经济多元化,这为太阳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带来了希望。
易卜拉欣·赛义夫(Ibrahim Saif)在我们新的“前沿”系列中讨论了为什么建立共识是成功实施能源补贴改革的关键。在本期杂志中,作者纳齐拉·法蒂(Nazila Fathi)指出,提高女性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劳动力参与率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仍存在根深蒂固的障碍。《金融与发展》最新的“经济学人”栏目介绍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大卫·奥托,他就进口对美国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图表释义”部分则以图片形式展示了穷国如何承受气候变化的冲击,尽管它们实际处境最不利。
2017年9月
全球合作:一场艰苦的战役
2017年9月期《金融与发展》杂志观察全世界面临的一项关键挑战:在人们对多边主义的质疑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应如何应对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并继续推动全球一体化?
-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基金组织历史学家哈罗德·詹姆斯探讨战后的经济秩序及其面临的新挑战。
- 国际税收框架已经过时且问题越来越多,基金组织的迈克尔·基恩讨论这如何激发政策制定者进行重新思考。
- 托拜厄斯·艾德里安和阿迪提亚·纳拉因认为,国际社会就金融监管的方法达成一致,对于维护各式各样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至关重要。
- IBI咨询公司的道格拉斯·法拉赫研究国际犯罪集团和武装分子在全球转移资金的方法,并表示透明度是抑制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的有力手段。
- 基金组织的托马索·曼奇尼·格瑞夫里深入探索新技术重塑金融业的途径。
- 康奈尔大学的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表示,作为全球主要经济强国,中国将继续通过直接和间接渠道发挥出自身作用。
2017年6月
“千禧一代”与未来的工作
“千禧一代”常被认为具有意志坚定、足智多谋且突破传统的特点。本期《金融与发展》讨论了“千禧一代”面临的经济机遇与挑战。
- 基金组织经济学家毛里齐奥·索托建议,青年人现在就应该开始为退休进行储蓄。公共养老金提供的未来收入将不及先前。
- 美联储的丽莎·德特兰和乔安妮·许表示,由于高等教育成本上涨、住房贷款受限以及公共养老金下降,“千禧一代”较之其父母一代在同年龄阶段积累的财富要少。
- 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为青年人提供了21世纪的职业建议。
- 全球各地的“千禧一代”思考他们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 在我们新的“前沿”系列中,政策制定者描述了推进旨在提高经济增长率、生产效率以及创造更多工作岗位的改革中所面临的挑战。此外在本期中,记者艾伦·惠特利指出虚拟支付可能会取代现金,但这种取代并不全面。本期还讨论了代理银行关系,其在一些国家正承受着压力。“经济学人物”简介了罗伯特·J.戈登, 他认为创新速度放缓将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图表释义”部分则以图片形式展示一些国家在能源补贴改革中取得的进展。
2017年3月
增长难题
全世界的发达经济体是否应任由其经济低增长甚至零增长?能否指望通过政策推动生产力复苏,实现持久的经济增长?本期《金融与发展》探索了上述及其他问题。
-
华威大学的尼古拉斯·克拉夫茨指出,全球乐观情绪可能已被经济长期停滞的担忧所取代,不过在危机爆发很久之前,生产率增速就已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
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古斯塔沃·阿德勒和罗曼·杜瓦尔认为,可以通过解决金融危机的遗留问题来重振全球生产力。例如,可以刺激仍然疲软的需求、帮助企业开展债务重组、改善银行资产负债表、就未来经济政策发出明确信号等。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罗纳德·李与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的安德鲁·梅森阐释了,随着人口不断老龄化,GDP增速将下降,资助成本上升,政府预算也将承压。
-
曼彻斯特大学的黛安科伊尔展示了使用GDP衡量一国经济健康状况的优势与劣势。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布拉德福德·德隆与斯坦福大学的约翰·B·泰勒介绍了他们关于经济长期停滞的观点。
-
基金组织副总裁张涛表示,新兴经济体应更加平等地分享增长的成果。
此外,康奈尔大学的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在本期文章中表示,人民币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其将发挥主导作用。本期其他文章还包括:不平等将如何抑制经济增长;金钱是否能换来幸福;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不仅有利于民众和企业,而且有利于社会;保护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抑制气候变化将如何降低世界许多地区化石燃料的价值。本期《金融与发展》的“ 经济学人物 ”部分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克莉丝汀·福布斯,她的工作同时涉及学术和政策领域。“图表释义”部分则说明了帮助女性加入劳动力大军的政策将如何使所有人都受益。
2016年12月
全球化重置
“全球化:局内者和局外者”探讨了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 塞巴斯蒂安·马拉比指出,虽然资本流动崩溃、贸易停滞,但实际上贸易和金融可能正在重新调整,以达到与持续发展的全球化一致的更可持续的水平。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伯斯费尔德认为,“虽然全球化给所有人提供了潜在的经济收益,但是如果政府不采取果断行动对受到全球化负面影响的人们提供帮助, 那么将无法保证这些潜在的经济收益能得以实现。”
- 英国工会联盟秘书长弗朗西丝·奥格雷迪提醒我们,在评估全球化进程对劳动者的就业、权利和生活水平的影响方面,工会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保罗·克鲁格曼认为,按历史标准来看,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已经很高,通向更自由的贸易、投资之路受阻(但同时避免了全面的贸易战)并不是一个悲剧。南非人权活动家库米·奈度则恳切呼吁 进行更公平的财富分配。
- 本期《金融与发展》描绘了部分“全球化下的众生相”。受全球化负面影响打击最严重的人们包括发达经济体的工人。本期杂志封面人物、美国工厂工人约翰·鲍尔斯在接受再培训后成为了一名电气技师,他认为自己能有一份工作是十分幸运的。
- 另外,本期我们还介绍了普林斯顿的经济学家、非洲经济学院的创始人莱奥纳多·万彻肯。
2016年9月
智能科技的崛起
“智能科技的崛起”分析了智能机器和人工智能改变经济生活的力量。
- 谷歌首席经济学家哈尔·范里安研究了前所未有的科技进步如何使得我们得以简化工作方式,用更高效的做法替代效率较低的做法。本专题的其他文章记录了科技力量发生的变化;大数据对经济学和金融的影响;一种新的混合型金融技术公司——金融公司的兴起;以及远程教育有利于政策制定。
- 但科技也有潜在的缺点。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安德鲁·伯格、爱德华·巴菲和费利佩·赞纳建立了智能机器人加剧不平等可能性的模型。为数字时代带来好处的科技也有其黑暗的一面,其中包括网络安全风险、网络盗窃和数字分心等。
- 本期我们还关注了汇款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秘鲁的去美元化以及公私合作制的效率问题等。最后,我们采访了全球发展中心前总裁南希·伯索尔,在其职业生涯中,她倾心研究如何对抗贫穷和不平等。
2016年6月
非洲的增长:起起伏伏
本期《金融与发展》关注非洲。在“非洲崛起”这一说法受到广泛审视之时,我们的作者指出,尽管当前的状况比过去十年更为严峻,但许多国家完全能够经受住这场风暴。
- 乔治城大学的史蒂文·拉德勒特在其综述文章中,从更广泛的角度分析了当前的状况。他的结论是,非洲的增长今后几年内很可能会减缓,但由于治理显著改善、经济管理健全且实施了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非洲能够更好地应付这次经济下滑。实现了经济多元化、提高了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了治理体制的国家,将拥有稳健的长期前景。
- 基金组织非洲部主任安托瓦尼特·萨耶赫在“直言不讳”栏目中发表了类似的看法,她指出,过去十年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因素依然存在,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调整有助于非洲地区重振可持续增长。
- 其他文章聚焦以下内容:数字技术提高了融资的普及性;地区经济协议促进了更紧密的商业联系;更多妇女参与劳动大军,以及对改善基础设施和医疗服务的关注。在一篇更为轻松的文章中,史蒂夫·奥巴努费内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显示非洲活力的部门:尼日利亚电影产业,或称为“诺莱坞”。从拍摄影片的数量看,这是世界最大的电影产业之一。
本期其他内容还包括,罗伯特·戈登引发大量讨论的新作《美国成长兴衰》探讨了美国长期增长低迷的前景。最后是普拉卡什·洛嘉尼采访打破传统的经济学家丹尼·罗德里克。
2016年3月
人口压力
本期《金融与发展》关注当今复杂的人口变化动态。我们的作者分析影响全球人口变化的多种力量,包括老龄化、移民、城市化和长寿。
- 哈佛教授大卫·布鲁姆对形成当今人口增长趋势的因素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他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人口变化”的管理措施。
- 本尼迪克特·克莱门茨、卡米尔·迪博克扎克、毛里西奥·索托分析了发达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人口缩减和老龄化的财政影响。
- 木下裕子、卡尔帕纳·科赫哈发现,妇女有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收缩问题。
- 维姆·塔库恩、约翰·维克曼-林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若能正确管理人口转型,就能从人口增长中获益。
此外,在本期中,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大卫·李普顿探讨了中国大刀阔斧实施财政改革的必要性;马苏德·艾哈迈德分析了石油价格暴跌;保罗·卡辛、卡米尔·莫哈德斯、迈赫迪·莱希研究了厄尔尼诺现象对经济的影响。拉巴赫·阿里基、弗雷德里克·范德普罗格、弗雷德里克·托斯卡尼的文章在自然资源研究最新趋势方面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彼特·沃克采访了经济学家大卫·卡德,后者在最低工资、移民和教育方面对传统观点发起了挑战。
最后,我们还有一篇纪念流行巨星大卫·鲍伊的文章。《金融与发展》责任编辑玛丽娜·普瑞莫纳茨向我们讲述了这位音乐人是如何让“布里克斯顿镑(一种在鲍伊的出生地,位于伦敦南部的布里克斯顿流通的地方货币)”光彩夺目的。
2015年12月
为地球提供动力
经济增长与发展需要大量充足的能源,而作为气候变化主因的碳排放却亟待大幅削减。本期杂志关注了如何在二者间取得平衡的挑战。
- 尽管增长与更可持续的混合能源之间存在矛盾,伦敦经济学院的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减贫和应对气候变化这两个挑战并不互斥。
- 国际劳工组织的彼得·坡欣和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迈克尔·雷纳认为我们不必在环保和就业间二选其一。
- 基金组织的伊恩·帕里认为当前正是推行碳定价以反映其真实成本的时机。
- 本期还分析了过去30 年间石油价格的四次主要下跌情况,发现最近一次下跌可能预示着油价将长期维持低位。
此外,保罗·科利尔及其合著者探讨了在非洲治疗和预防艾滋病的成本。本期《金融与发展》还讨论了如下问题:主权债违约给一国带来的高昂代价;选举对公共投资决策产生的不利影响;“售卖”公民身份在各国日益普遍的现象;以及中国在非洲的投资等。本期《金融与发展》的“经济学人物”将介绍伦敦经济学院的理查德·莱亚德,他认为经济学已大大偏离最大限度提升人们幸福和福祉这一初衷。“返归基础”部分解释了博弈论的内容。
2015年9月
拉丁美洲:寻找自己的基石
本期《金融与发展》分析拉丁美洲地区当今面对的诸多挑战,并探讨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环境下如何促进经济增长。避免持续的经济增速放缓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该地区的几个主要目标: 提高穷人的收入;增强教育和医疗保健;以及确保经济成果广泛惠及民众。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前哥伦比亚财政部部长何塞·安东尼奥·奥坎波回顾了拉丁美洲在过去十年里的强劲表现,并指出该地区若要重新站稳脚跟,必须实现生产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多元化,并降低对大宗商品的依赖。基金组织西半球部主任亚历杭德罗·维尔纳指出,信心的丧失是该地区面临的最大威胁,并表示,明确经济政策的方向能够提升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杜兰大学的诺拉·拉斯蒂格指出,解决该地区的不平等问题迫在眉睫。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丹尼尔·考夫曼探讨了良好治理文化的重要性。
其他文章从资本流动、中央银行职能和贸易方面阐述了该地区的近期发展情况。本期还特别收录了有关古巴在加勒比地区旅游业中的潜在重要角色的文章。
在本期,我们还探讨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的影响、美国劳动力参与率的趋势、伊斯兰金融以及金融压力测试。“经济学人物”系列介绍萨比娜·阿尔基尔,她因在衡量和根除贫困方面的热情而在当今全球发展顶尖思想者中占有一席之地。“返归基础”系列解释外国直接投资。
2015年6月
发展日程
本期《金融与发展》盘点了2015年的全球发展议程。在这一年中,“千年发展目标”将到期并将采用“战略发展目标”。
- 全球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Charles Kenny研究了发展议程自2000年以来的进展。
- 基金组织经济学家研究了如何确保获得洁净水,特别是针对世界最贫困的群体。
- 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说,2015年是“一代只有一次”的发展机遇,从融资到设定目标,并以国际合作、承诺和灵活性为指导。
此外,本期还深入分析了全球经济的黑暗深处,研究了恐怖主义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贩卖人口的成本;介绍了非洲地区性银行的扩张,“阿拉伯之春”的经济后果,欧元区如何从德国的基础设施支出中受益和改善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工作。“经济学人物”系列介绍了伦敦商学院的经济学教授Hélène Rey。
2015年3月
就业情况堪忧
《就业情况堪忧》称赞了我们当今时代的工作者——2008年“大衰退”之后,他们中的许多人仍在努力寻找工作——并分析影响2015年及以后就业格局的多种力量:技术、移民、贸易和教育。本期从各种不同角度,全面分析了全球经济的未来就业状况。
- 首先是普拉卡什•洛嘉尼的文章,他概述了全球就业格局,并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就业恢复缓慢的原因。
- 在“任重而道远”一文中,卡格拉•奥兹登解释了为什么移民进入一国就业市场利大于弊。
- 詹姆斯•贝森在“就业与技术”一文中对创新技术将工作者转移至新岗位进行了分析。
- 埃克哈德•恩斯特在“萎缩中的中产阶级”一文中探讨了劳动力市场趋势。
本期内容还有:维托尔•加斯帕尔在“直言不讳”栏目中讲述了我们能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财政政策和强权政治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威廉•怀特解释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经济学人物”系列介绍了富有远见的金融经济学家、现任印度央行行长拉古拉姆•拉詹。
2014年12月
为全球卫生而战
本期《金融与发展》从不同角度分析全球卫生和当前的卫生体系(为居民医疗卫生需求提供服务的人员、实践、规则以及机构的结合体)及其背后的经济学问题。
-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卫生专家大卫•E.•布鲁姆指出,良好的健康状况是构建人生、社区和经济体的基础。
- 维多利亚•范、阿曼达•格拉斯曼研究了公共卫生支出从中央政府向州、市转移的问题。
- 专家们探讨了21世纪的四大健康威胁。
本期内容还包括,哥伦比亚和卢旺达的卫生部长探讨其工作中的主要挑战。其他文章分析近期全球贸易下滑的原因、中国与拉丁美洲的经济和金融关系,以及大数据能如何用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经济学人物系列介绍了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埃尔文•E.•罗斯,他运用博弈论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2014年9月
世界经济的未来
今年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70周年、《金融与发展》创刊50周年。过去70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两个周年纪念之际,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全球经济的转型上——回顾过去并展望未来。下一个70年,全球经济又将何去何从?
- 五位诺贝尔奖得主(George Akerlof、Paul Krugman、Robert Solow、Michael Spence和Joseph Stiglitz)分享了他们对于哪一个“前沿”问题有望塑造未来经济格局的看法。
- Ayhan Kose和Ezgi Ozturk在《变化的世界》中记录了过去70年全球经济的演变。
- Martin Wolf在《构建全球化》中探讨了全球化的风险和希望。
- 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直言不讳”中描绘了基金组织下一个10年的发展蓝图;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在《危机潜藏之地》中总结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
本期内容还包括漫画家Nick Galifianakis和Joe Procopio讲述基金组织由来的一篇7页长的漫画。“经济学人物”系列介绍了经济学巨擘、诺贝尔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Ken Arrow。这位早期对数学充满热情、二战期间从事气象专业的人士开启了经济学的传奇职业生涯。本期最后刊载了Jeffrey Ball撰写的关于全球经济中能源未来的文章,以及Jonathan Ostry和Andrew Berg关于如何衡量不平等的文章,这是近期讨论最激烈的经济问题。
2014年6月
亚洲,达到顶峰
经济透镜下的亚洲是什么样的?起初,答案似乎很简单:亚洲是世界经济的领军者,其在过去几十年的增长令人瞩目。然而,更仔细的研究揭示出亚洲令人震惊的不同之处。只要回顾一下以前的那些标题,便可发现其复杂性和丰富的内容。本期《金融与发展》从多个角度对亚洲进行了探究,力图对该地区经济的过去和未来提出深刻的见解。
- 李昌镛在其《亚洲将充分发挥其潜力》中指出,要想延续令人惊艳的经济发展道路,亚洲必须要面对五个重要的挑战。
- 杜大伟在《中国的转变》一文中分析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从投资到消费),以及这种转变对该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
- 施卡·贾哈和庄巨忠在《治理详解》中研究了强有力的体制和良好的治理在未来的亚洲所能发挥的作用。
- 艾伦·惠特利在《亚洲风格》一文中指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文化产品在亚洲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马来西亚央行行长洁蒂·阿卡塔·阿齐兹针对亚洲的抵御风险能力以及该地区如何应对世界其他地区的金融和经济转变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期还有关于澳大利亚、韩国泡菜(韩国的主要食品)、亚洲金融的全球影响力和未来前景等文章。
此外,本期还分析了钉住汇率制的成本和收益;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一国的债务如何影响其中期增长。本期的经济学人物专栏采访了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他因在失业和劳动力市场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而荣获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4年3月
欧盟,一步一个脚印
1951年欧洲六国合并煤炭和钢铁生产的决定为实现欧洲更高程度的一体化,并最终实现欧洲的永久和平铺平了道路。这是一步一步追求长期愿景,不奢求一蹴而就的绝佳示例。本期《金融与发展》探讨了欧洲迈向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析其间产生聚合和拆离作用的各种不同力量。
- 基金组织欧洲部主任雷扎•莫加丹(Reza Moghadam)认为,欧洲需要更深入的一体化,而不是相反。
- 牛津大学教授凯文•欧鲁克(Kevin O’Rourke)所持观点并不是这么乐观,他对欧元的未来提出质疑。
- 本专题的其余内容涉及欧洲的失业问题、推动建立银行业联盟、雄心勃勃的低碳能源目标,以及与欧洲人最热衷的娱乐活动有关的欧洲足球联赛球员市场的放开。
本期的"经济学人物"系列采访了欧洲中央银行前任首席经济学家、实时经济预测先驱卢克雷齐亚•赖希林(Lucrezia Reichlin)。其他文章研究了老龄化对政策选择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与自然灾害,以及为何美元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近期不会丧失。本期的“返归基础”栏目介绍的是“传统学派”,考察了经济思想领域的货币主义学派。
2013年12月
驶向未知——全球贸易的不确定之路
全球贸易仍是世界经济中重要且有前途的一股力量。几乎每个国家今天都认识到全球贸易在提高经济增长和改善人们生活水平中所起的作用。在本期《金融与发展》中,我们探讨了影响当今全球贸易的各种力量,其中一些为较贫困的国家参与到这个全球工厂当中提供了新的机遇,而另一些则为谈判未来贸易安排的最佳途径带来困难。
- 著名的贸易经济学家贾格迪什• 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在“Dawn of a New System”中介绍了最新的多边谈判,并就多边主义提供了热烈的讨论。
- 在“附加价值”一文中,伯纳德• 霍克曼(Bernard Hoekman)解释了全球供应链日益提高的作用。
- 斯蒂恩• 克雷森斯(Stijn Claessens)和胡安• 马尔凯蒂(Juan Marchetti)在“Global Banking Regroups”一书中阐述了全球金融危机是如何影响金融服务贸易的。
- 在“Smart Trade”中,蒂埃里• 维迪尔(Thierry Verdier)介绍政府是如何规范知识产权的创新、传播以及跨国流动。
此外,在本期中,Maureen Burke还采访了纽约大学商学院最年轻的院长彼得• 布莱尔• 亨利(Peter Blair Henry),后者对关于债务减免的传统研究提出了挑战。本期其他文章还关注了亚洲的不平等问题;面对自然资源繁荣时, 如何管理民众的预期;大选前的财政政策;以及一国的货币改革。
2013年9月
2013年9月期: 自然资源是许多经济体的支柱,从自然资源出口中获得的收入能为一国的发展项目提供资金,进而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本期《金融与发展》探讨自然资源管理问题,并就如何在长期内维持资源收入以支持经济稳步增长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新想法。 “特辑”栏目的第一篇文章是克里斯•盖雷嘉和苏珊•杨撰写的“过犹不及”。他们分析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面临的挑战,提倡利用可持续投资工具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分配资源收入。 在“珍惜每一滴水”一文中,太平洋研究院的彼得•格莱克对水——这种人类必需的自然资源开展了经济学分析。 菲利普•丹尼尔、桑吉维•吉普塔、托德•玛蒂娜和亚历克斯•赛古拉-乌维尔戈在“获取资源收入”一文中探讨了收入充足的国家如何设计有效的税收和支出政策。 另一些文章探讨了自然资源推动的经济繁荣、资源财富在促进中亚前沿经济体增长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与自然资源部门有关的资本外逃,以及石油市场的未来。本期还有几篇文章分析了拉丁美洲的增长能否持续下去,以及汇款对经济体有怎样的影响。“经济学人物”专栏对史丹利•费希尔进行了专访,他在公共、私人和学术部门的成就使他走在现代经济学的前沿。本期“返归基础”专栏分析什么是产出缺口及其对经济体的影响。
2013年6月
2013年6月期: 当妇女加入劳动力大军后,我们的世界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所有领域和行业都有女性的身影,而且在许多国家女性都成为一股重要的驱动力量。《金融与发展》考察了世界各地妇女工作经验的多样性。在“视线不同”中,安·玛丽·梅解释了美国经济学家的观点如何因性别而不同,以及可能对国家决策的影响。在“女性掌权”中, 罗希尼·潘德、皮提阿·托帕拉瓦分析了印度政策尝试的结果,女性担任领导职务正在引发公众态度的转变。在“蓄势待发”中, 马克·布兰克登、玛丽·豁尔达德-德里迈尔透露了培养非洲妇女企业家的秘密。在“直言不讳”栏目中,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列举了女性参与劳动力大军中的未尽工作。此外,本期《金融与发展》还关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转变,新兴市场经济体私人资本流出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在国际资本市场涌现出的借款者。本期的“经济学人物”系列还对经济学家卡门·莱因哈特进行了专访,她研究了经济危机和资本流动的复杂性。“返归基础”系列考察了影子银行,以及为什么许多金融机构扮演类似银行的角色,但却不能像银行一样得到监管。
2013年3月
2013年3月期: 两年前,阿拉伯世界的群众在对美好生活的理想与景愿的激励下发起了一系列社会运动,鼓舞了全世界的人民。在埃及、约旦、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和也门,即处于转型中的阿拉伯国家,人们拥护变革,迈进新纪元。本期《金融与发展》研究这一转型过程面临的难题,重点分析塑造该地区经济形态的长期力量,探讨实现强有力的、具有包容性的增长的途径。基金组织中东与中亚部主任马苏德·艾哈迈德在“实现共同繁荣”一文中规划了该地区经济实现现代化和多元化的未来道路。在“自由与面包可以兼得”一文中,马尔旺·马沙尔论述了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的相互关系。瓦里·纳斯尔在“观点”栏目中强调了中小型企业在成功完成民主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本期杂志还将探讨:美国扩大油气生产将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墨西哥竞争力的恢复。 本期《金融与发展》的“经济学人物”系列介绍的是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美国一揽子刺激政策的设计者克里斯蒂娜·罗默;“返归基础”栏目分析结构性政策在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方面的作用。
2012年12月
2012年12月期: 提供蚊帐来应对疟疾传播,建设学校以及提供基本的卫生设施——慈善活动正在帮助改变发展中世界。富有的捐助方将来自计算机软件、娱乐和风险投资的所得财富,用于扶贫和改善受援者的生活质量,这对于官方的救助渠道起到了补充作用,在某些地方,其作用甚至大于官方。本期《金融与发展》关注定向援助活动与社会公益型创业。在“殊途同归”一文中,迪恩·卡兰介绍说,慈善和私人投资活动在全球减贫运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学习型社会实验室”一文中,格雷戈里·迪斯提出,社会公益创业能够提供创新的发展解决方案。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合作的力量”一文中指出,各种创新型合作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本期内容还包括:中国的出口业如何推动西方的高技能创新活动;发展中国家在管理自然资源财富方面面临的难题;近期商品价格的飙升;先进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克服收入不平等方面的对比。 “经济学人物”专栏介绍的是极富盛名的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他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国家减债活动,并主持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本期“返归基础”专栏详细介绍了全球最重要的利率之一,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2012年9月
2012年9月期:危机对全球互联性的影响: 科技正带来全球的融合。信息“大爆炸”(以及教育)正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随着全球互联性的日益提高,信息和思想得到迅速传播。不过,正如我们从持续时间很长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所看到的,我们彼此间的相互连接性既存在巨大的风险,也有很大的好处。《金融与发展》从不同角度探讨这种互联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任署长德尔维什在“世界经济:趋同、相互依存与分化”一文中分析了导致东西方之间平衡出现重大调整的三大基本转变。 在“金融区域主义”一文中,我们了解了地区安排如何帮助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在“当移民遭遇增长缓慢”一文中,移民政策研究所所长迪米特里斯• 帕帕德米特里欧考察了随着经济危机在发达经济体中继续蔓延,全球性劳工流动将发生哪些改变。“深陷于网络之中” 以崭新的方式考察了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互联性。 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直言不讳”栏目中阐述了她对一体化的好处及分割风险的看法。 在本期杂志中,我们还深入探讨了亚洲各国之间的互联性、中国贸易顺差下降对亚洲地区的影响、中国和印度可以吸取彼此的成功之处,以及缅甸重返全球经济对其民众意味着什么。 本期的经济学人物专栏还采访了拥有可以“煮石”般毅力的林毅夫。“返归基础栏目”解释了货币的来龙去脉。
2012年6月
2012年6月号:大衰退五年之后,一些国家已经复苏,但另一些国家仍处于困境。《金融与发展》审视世界现状,预计世界经济的未来将是复杂和喜忧参半的。在“追踪全球经济复苏”中,我们了解到,多数新兴市场看来已走出危机,但多数先进经济体还没有。“修复系统”分析加强金融监管的改革工作目前如何已经放缓。世界银行贸易经济学家伯纳德•霍克曼在“贸易政策至今仍完好?”中对保护主义的早期表现作了总结分析。“经济崩盘时的旁观者”分析新兴市场和低收入国家如何经受住了全球经济衰退的考验。金融家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在“挥之不去的不平衡”中分析大规模收支顺差和逆差带来的潜在威胁。另外,在本期杂志中,我们探讨商品市场的现状,评估绿色技术的风险,分析南亚劳动力的转变,并指出有害的洗钱可能伤及无辜民众...《金融与发展》“经济学人物”系列采访劳拉•泰森,题目是关注差距。“返归基础”系列解释货币市场如何为借款人提供满足其短期财务需求的渠道。
2012年3月
2012年3月号:年轻人在这次全球经济衰退中受到的冲击最大。现在,他们直言不讳,要求变革。这些在此次大萧条中逐渐成年的年轻人正面临着未来不确定的风险,工作年限延长、就业机会锐减以及经济前景黯淡都使其受到重创。本期《金融与发展》讨论如何抓紧解决年轻人面临的挑战并为其创造就业机会。
2011年12月
2011年12月号:《非洲的中产阶级引擎》指出,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非洲大陆最近的经济复苏是持久的。哈佛大学教授卡莱斯图斯•朱马在本期的综述文章中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将重点放在通过援助消除贫困上,而不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教育、创业环境和贸易来促进经济繁荣。这种情况目前在改变:各国越来越重视促进中产阶级形成的政策。新的非洲中产阶级可能不具备西方中产阶级的购买力,但他们对食品和服务的需求足以支持更强的经济增长。基金组织非洲部主任安托瓦妮特•萨耶赫指出,更强的经济增长进而有利于社会最贫困群体。牛津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科利尔探讨了非洲所需基础设施的一个关键部分:铁路。非洲大陆非常适宜于修建铁路,但非洲的铁路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因素而非经济因素的制约。然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强劲发展的同时,非洲最大、最重要的经济体南非近年的表现不佳。我们还采访了尼日利亚极富特点的经济沙皇恩戈齐•奥孔约•伊维拉。“图表释义”根据当前的趋势预测非洲半个世纪之后将是什么样子。“数字聚焦”考察非洲地区贸易的增长。康奈尔大学教授艾斯沃•普拉萨德分析了全球角色转换,即新兴经济体在面临全球经济危机时比先进经济体显示出了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僵尸经济学》的作者、昆士兰大学的约翰•奎金分析了出售公共企业在很多情况下是否合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拉古拉兰•詹瑞和美联储的罗德尼•拉姆查兰从一个世纪前美国耕地价格中找到了当前资产价格暴涨暴跌的线索。
2011年9月
金融与发展2011年9月号《富人与穷人》分析不平等现象及其诸多重要影响。在我们的综述文章中,世界银行的布兰科•米莱诺维奇介绍如何衡量收入不平等,并指出多数国家的收入不平等在加剧。他说,好消息是,全球不平等,即各国间的不平等可能在下降。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安德鲁•伯格和乔纳森•奥斯特里发现,社会越公平,越有可能维持长期经济增长。基金组织关于不平等的其他研究发现,金融部门发展不仅能通过支持经济增长而“使蛋糕变大”,还能使“蛋糕”分得更均匀;在发达国家,更严重的收入不平等伴随更高的负债(内债和外债);尽管财政整顿在中期内是必要的,但操之过急会损害就业并降低工资,从而加剧不平等。在本期中,我们采访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首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展望全球,我们分析非洲侨民如何能帮助远方的祖国,考察美国和邻国加拿大如何处理公共债务及其不同结果,并指出新兴市场作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贸易中心正在崛起。“返归基础”解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差异,“数据聚焦”向我们介绍新的全球范围内的外国直接投资调查。
2011年6月
金融与发展2011年6月号《认清老龄化的成本》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在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寿命延长这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许多国家面临很大的能力制约,即如何在不给年轻人太多负担的同时能让老年人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罗纳德•李和安德鲁•梅森在本期的主题文章里指出,尽管富裕工业国家和部分中低收入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将在很多方面对公共和私人预算构成挑战,但通过缩减消费、推迟退休、增加资产持有以及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等综合方式,应当可以在不造成严重后果的前提下应对上述挑战。尼尔•豪尔和理查德•杰克逊公布了一个很有创见的国家排名,列出了在应对退休人口不断激增方面,哪些国家未雨绸缪,哪些国家准备得最不充分。本期还有探讨各种时事话题的文章,包括中东的失业、日本地震和海啸的经济影响、离岸金融中心(如开曼群岛)的银行业务。卡门•莱茵哈特和雅各布•奇科贾德分析了一些国家政府如何寻找方法控制市场以降低巨额公共债务的融资成本。在“直言不讳”栏目中,基金组织的朱民探讨了新兴市场面临的长期挑战。普拉卡什•洛嘉尼对诺贝尔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进行了采访。我们还与其他三位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罗伯特•索洛——就全球经济危机的启示进行了访谈。本期“返归基础”栏目介绍了经济模型的定义,“图表释义”栏目分析了侨汇成本的巨大差异。
2011年3月
2011年三月期《金融与发展》:“拉丁美洲:繁荣和衰败走向终结?”介绍了拉丁美洲的未来前景。在经历十年大起大落周期之后,拉丁美洲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在本期的封面故事中,基金组织西半球部主任尼古拉斯•埃扎吉尔(Nicolás Eyzaguirre)指出,拉丁美洲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但是,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仍然是其主要的政策挑战,它们的成功经验也应该与各方面广泛分享。其他有关封面主题的文章还探究了巴西的繁荣情况、拉丁美洲的不平等现象以及如何提高生产力。我们还采访了基金组织前任总裁米歇尔•康德苏。他牵头成立了一个由很多杰出人物组成的小组,任务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为让国际货币体系更加安全献计献策。本期《金融与发展》杂志还载有一些专题文章,讨论金融市场周期、对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是否应担心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民主和自由化、如何管理医疗保健支出以及食品价格上涨等问题。经济学人物还采访了增长专家罗伯特•索洛。索洛在198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返归基础”介绍了金融服务。“数字聚焦”介绍在低收入国家,人们获得金融服务的途径正在增多。“图表释义”采用基金组织的一个新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从1880年以来的债务数据。
2010年12月
2010年12月号《金融与发展》关注新兴市场经济体不断增强的地位。基金组织Ayhan Kose与康奈尔大学研究贸易政策的教授 Eswar Prasad通过分析认为,经济实力的上升将使得巴西、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同时也承担起更多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的责任。中国经济对世界其他地区(而不仅仅是它的邻国或贸易伙伴)的影响与日俱增,Vivek Arora和Athanasios Vamvakidis对此作了量化评估。此外,鉴于当前世界各国正在努力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本期杂志还探讨了一系列与此直接有关的话题。Alan Blinder和Mark Zandi论述了美国刺激政策的良好作用。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这些措施,美国可能仍挣扎在衰退的泥潭里。基金组织的专家们讨论了各国怎么才能控制债务,以及当国债信用被降级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其他文章则分析了失业的人性成本、长期收入不均引发金融危机,以及银行业务方面的变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等内容。两篇文章专述了伊斯兰银行——它们在全球危机期间成功地经受了考验;在《重绘危机浮世绘》中,我们继续追踪特写了世界各地的一些人在危机里的经历。本期《金融与发展》的“经济学人物”专栏专访了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理论家阿维纳什•迪克西特;“返归基础”则将介绍了有关经济外部性的知识。
2010年9月
《重塑信心:重振千年发展目标》评估了千年发展目标(联合国成员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确定的2015年国际发展目标)在世界各地的进展。本期的主题文章《重装上阵》指出,虽然一部分千年发展目标实现可期,但全球经济危机使得许多目标的进展出现耽搁,尤其是那些与医疗保健有关的目标内容。发展中国家需要先进经济体的帮助来重回千年发展目标之路径。经济学家Jagdish Bhagwati对千年发展目标这个大前提提出了一些疑问,认为需要对这些目标进行调整。慈善活动家Melinda Gates带来了一些好消息,孕产妇保健工作得到了改善,不过,尽管如此,实现孕产妇死亡率的千年发展目标还有待努力。“图表释义”栏目审视了全球婴儿死亡率,得出了更令人沉思的发现。Arvind Panagariya 和Rodney Ramcharan分别撰文就消除贫富分化的重要性阐述了不同的观点。本期杂志还探讨了先进经济体财政状况的恶化——这是全球金融危机以及长期以来老龄化人口的医疗和养老金成本上升的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财政的前景有多糟》认为,先进经济体的财政整顿应当把重点放在支出缩减,这是因为很多国家的税负已经很高。在《潜藏的财政危机》一文中,经济学家Laurence J. Kotlikoff 观察了美国的严重预算问题。本期还研究了法国日益老龄化的人口的昂贵需求,以及中国改善养老金和医疗保健体系的措施。本期的经济学人物是玛丽亚•拉莫斯,她走出学院,成为了一名财政界的官员,并在南非预算稳定过程中做出了核心的贡献。“返归基础”栏目探讨了失业问题。
2010年6月
《亚洲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探讨亚洲地区如何在全球经济中开始发挥领军作用。本期审视了曾经高度依赖出口带动增长的亚洲最大经济体中国,并认为中国若要继续保持繁荣,需要增加内需并推进全球一体化。中国不是亚洲唯一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体。所有这些经济体都可从具有高度发达服务业的本地区第二大经济体印度得到一些启示。新任基金组织总裁特别顾问朱民阐述了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全球金融危机、纠正失衡,以及基金组织在亚洲的作用。“经济学人物”采访了韩国的张夏成,他是亚洲的一位企业治理改革斗士。本期《金融与发展》还包括以下内容:全球危机后,如何最好地改革中央银行业务;衍生品交易对欧洲和美国地方政府财政的有害影响;给那些寄希望于在经济繁荣时期减轻债务负担的政府的一些坏消息。默罕默德•埃里安认为,在世界性衰退后,主权财富基金完全有能力驾驭新的全球经济。“返归基础”解释供给与需求。“数字聚焦”分析银行信贷的持续疲弱。“图表释义”关注能源补贴的高昂且持续上涨的成本。
2010年3月
“奖励或惩罚:当体育有助于经济体发展时”分析为什么各国会争办世界上花费最大的体育赛事。在有关“危机之后”的一系列文章中,我们探讨为什么某些国家比其他国家受到更大冲击,冲击是如何在各国间传播的,以及2010年保护主义压力是否会加剧。同往常一样,我们讨论一些热点问题,包括房价、银行家的奖金、庞氏骗局和通胀目标制。在“图表释义”中,我们看到饥饿人口在增多,已超过10亿人。我们的定期“经济学人物”专栏采访达龙•阿塞莫格鲁,他是出生于土耳其的学者,2005年被美国经济学会评为40岁以下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经济学家。“返归基础”解释通货膨胀;“数字聚焦”分析拉丁美洲的美元化程度如何在下降。
2009年12月
“气候变化:刺激绿色复苏”一文从全球角度研究气候变化问题。世界经济明显已经走上复苏的道路,决策者正通过广泛的国际行动寻求方法,限制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是采取平衡行动,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刺激经济增长与繁荣。本期《金融与发展》还探究了危机引发的各种问题,包括宏观经济学的未来(国际清算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William White对此进行了剖析),以及危机对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经济体造成的长期影响。在“经济学人物”栏目中,我们采访了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他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但却“不能在国内获得任何尊重”。同时,我们还关注了亚洲重塑均衡增长的必要性,现在亚洲正引领整个世界走出衰退。关于该地区脆弱反弹的问题,我们采访了五位有影响力的亚洲人。本期的“直言不讳”栏目由乐施会的Barbara Stocking撰写,她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关于增加对世界最脆弱性群体帮助的有说服力的案例。“数字聚焦”关注通货膨胀的趋势,在危机中,某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已经降到了零以下。在“针锋相对”栏目中,两位专家探讨了汇款(移民工人寄给老家的家人和朋友的资金)的利与弊。“返归基础”介绍了国际贸易。
2009年9月
世界开始从6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复苏。但要保持复苏的势头,需要国内外缜密的再平衡行动。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在本期的重点文章中提出,实现经济好转并非易事。这场危机带来了深深的创伤,将影响未来许多年的供给与需求。本期《金融与发展》关注在全球危机后将出现的情况。我们着眼于撤消危机支持的方法、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模式、金融结构重塑的方式,以及储备货币的未来。Jeffrey Frankel研究了全球货币的入局与出局,来自基金组织研究部的一个小组则关注早期预警系统,研究它们能否找出未来的问题所在。在我们的固定栏目“经济学人物”中,我们采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纳曼,其研究开创了行为经济学这一领域;本期“图表释义”栏目则通过一个时间轴向大家展示了英格兰银行的政策利率是如何在300年间跌至最低水平的。
2009年6月
"危机震撼欧洲:未来面临艰难抉择”一文考察危机对欧洲先进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造成的严重打击。其原因有二,:一是危机的全球化性质,其对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均造成了巨大冲击;二是欧洲紧密的区域和全球性的贸易联系,危机对其影响甚深。基金组织欧洲部主任Marek Belka在本期的重点文章中写道,除了满足应对危机管理的直接需求外,欧洲必须重新审视其框架(欧盟正是建立在此之上的),因为其中很多已经显露出缺陷或者已经缺失。但是,在许多方面,一个关键的欧盟制度证明了它们的信心——欧元。Charles Wyplosz和Barry Eichengreen都对这个共同货币的未来进行了讨论。
2009年3月
"危机使全球化停滞:重塑世界经济格局”考察了此次衰退的方方面面——从其对各经济体的影响到对部分导致此次危机的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还就如何支持复苏和防止未来发生危机提供了一系列建议。本期还涵盖基金组织的许多研究,对这场危机作出深入的分析,包括关于贸易融资急剧下降的调查以及关于金融动荡直接和间接成本的数量性分析。还从多个角度讨论了应该做些什么,包括重新设计监管框架和填补巨大数据缺口的方法,以防止未来危机的出现;以及帮助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几篇观点文章讨论了政府与市场间界限的移动,金融部门改革的议程,以及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治理。本期还包括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全球金融体系重组何时为成功的文章。“经济学人物”介绍了努里尔•鲁比尼;“返归基础”介绍了什么是衰退;“数字聚焦”介绍了拉丁美洲的债务。
2008年12月
“系统的断裂:修复被损坏的世界经济”一文探讨了金融危机之下快速变化的体制和决策环境。金融危机现在可能会变成一场深重而持久的全球经济衰退。本期重点文章分析了世界是如何陷入这种混乱之中的,以及现在和未来中期阶段应当采取什么行动。其他文章分析了改变世界金融规则的可选方案,研究了使各国政策协调方式现代化的案例,并试图从以往的金融危机中汲取一些教训。还对高涨的粮食和燃料价格的“另一场危机”进行了评估,自2008年年中价格高峰期以来这一危机的影响仍然在继续。“经济学人物”专栏 介绍了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图表释义”说明了中等收入经济体如何达到高收入地位;“返归基础”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国家聚焦”主要介绍了沙特阿拉伯。
2008年9月
本期«金融与发展»考察了低收入国家面临的关键问题,包括他们应如何应对高的石油与粮食价格。一些非洲经济体目前成功地吸引了国际投资者,并被视为新兴市场新的"前沿"阵营。另外的文章则探讨了援助有效性、援助可预测性及援助分割的问题。其他文章包括Eswar S. Prasad 和 Raghuram G. Rajan关于印度金融部门改革的最新报道;Martin Ravallion 和 Dominique van de Walle从越南通过土地改革减少贫穷中总结的经验教训;Sanjeev Gupta和Shamsuddin Tareq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调动国内税收基础提出了充分的理由。此外,Simon Willson介绍了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第一位女性委员阿特丽斯•威德•迪毛罗(Beatrice Weder di Mauro)的概况;基金组织卸任首席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则谈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兴市场。
2008年6月
本期«金融与发展»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工业化国家发生的金融市场危机。文章分析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起因,以及向其他市场的蔓延。作者考察了为防范危机应采取的举措。其他文章分析了资本充足率规则和巴塞尔协议II、新兴市场和工业化经济体是否正在出现离散或趋同趋势、资本流向低收入国家、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进行的努力以及汇率干预。
2008年3月
商品繁荣:将持续多长时间?特辑探究主要初级原材料在2000年低位基础上大幅上涨,近几个月再创历史新高后,各经济体的情况。主旨文章警告指出,即使商品价格不进一步飙升,此轮涨价对总体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也将一直持续到2008年。文章督促政策制定者确保全球范围的市场力量有效发挥作用,并迅速采取行动保护穷人。另一篇文章讨论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作者警告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控制碳排放,农业生产率可能将急剧下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2007年12月
本期主题分析了国际社会在21世纪面对的金融、健康、环境和贸易挑战,并对当今全球治理体系能否应付这些挑战提出疑问。本期的主打文章指出,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作为典范的体系已经过时,并探讨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加强这一体系。关于这一主题的其他文章分析美国最近的次级债市场危机、19世纪与20世纪金融危机的差别、未来危机的形式、加强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健康威胁。
2007年9月
本期«金融与发展»讨论了城市化趋势。在明年,全世界人口将有史以来第一次有50%以上居住在城市地区,而不是农村地区。这一城市变革涉及哪些经济问题?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如果把握得好,城市化很有可能加快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本期«金融与发展»的主要文章告诉我们,也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如果把握不好,城市化不仅会妨碍发展,而且还会增加贫民窟。
2007年6月
本期«金融与发展»把男女平等问题作为重点。基调文章讨论了在实现消除性别歧视和增强妇女能力的千年发展目标(MDG)以及相关MDG方面取得的进展。这一部分还探讨了注重社会性别问题的预算编制可以通过何种方式帮助各国促进男女平等,并探讨了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使属于"被排斥"的社会群体的女童入学。
2007年3月
金融全球化的两面性”考察日益兴盛的跨境资本流动现象。跨境资本流动既被称赞为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被指责为引起了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的新兴市场危机。本期的主打文章整理出一个框架来分析关于金融全球化的成本与收益的研究成果。其他文章考察资本的全球性配置、金融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以及投资者基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