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国际货币体系 完善债务处理国际经验

Beijing

北京·金融街丽斯卡尔顿酒店·大宴会厅二厅

全球经济正在发生转变,深刻影响着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近期发生的重大变化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金融关联性更强,从而改变了系统性风险的性质。后危机时期全球(特别是发达市场)增长缓慢造成的遗留问题,未来几年中央银行将陆续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中国经济处于再平衡调整过程中,大宗商品超周期结束,这些情况都将给国际货币体系带来更多挑战。在此背景下,重新考虑改革路径正当其时,以加强危机预防,并改善全球调整、合作和流动性供应机制。这也是2016年中国担任主席国的二十国集团议程的重点。

全球范围内,信贷繁荣通常伴随杠杆增加,随后是增速低于标准水平,且在多数情况下会发生金融困境。信贷繁荣时,公司投资和信贷急剧上升,但随着投资效率下降,企业最终要相应缩减投资并开始去杠杆,导致经济活动、工资和家庭收入降低。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信贷增长强劲,地方政府和公司债务累积,因此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借鉴国际经验,使其实施目标远大的改革计划,减少脆弱性并转向质量驱动的可持续增长模式。

此次中国人民银行和基金组织联合举办的研讨会汇聚了多位国际专家、中国国内专家和政策制定者、中国人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以及中国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前来参与讨论的包括财政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中国政府机构。会议将围绕如何确定实际政策解决方案展开。

日程

4月27日,星期三

18:30—20:00

招待晚宴

4月28日,星期四

9:00—9:15
开幕致辞
周小川,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博士,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1948年1月,周博士出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1975年,他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获得工程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得清华大学经济系统工程博士学位。

1986年12月至1989年12月,周博士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助理,1986年11月至1991年9月,还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成员。1991年9月,担任中国银行副行长直至1995年10月,之后被任命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1996年10月到1998年2月,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之后,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直到2000年2月,他被任命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2002年12月,周博士回到中国人民银行,担任行长,并从2003年1月开始主持货币政策委员会定期会议。

周博士是第一批有资格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知识分子之一,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著书10本以上。

9:15–10:45

第一场分会:增强国际货币体系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低增长环境之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不断深化其金融市场,因此需妥善管理金融市场关联性和开放性所带来的风险和脆弱性。本场分会将探讨四个可能的改革领域:(i)危机预防和调整机制;(ii)就影响全球稳定的问题和政策开展更多全球合作应遵循的规则和制度;(iii)在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一重要里程碑的基础上,提供充裕全球流动性的机制;(iv)更协调一致的全球金融安全网,加强基金组织发挥核心作用。

主持人:
席睿德,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

席睿德先生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曾任亚洲及太平洋部处长,负责协调快速增长的东南亚低收入国家(前沿经济体)的工作,并曾率团访问越南。他曾任基金组织西半球部处长,负责拉丁加勒比及东加勒比货币联盟事务。其间,他谈判达成一项高额度备用贷款安排(其中包括东加勒比货币联盟的一个成员国的债务重组和债转股安排,以及为萨尔瓦多达成8亿美元的预防性备用安排)。此外,他还曾任中美洲、巴拿马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地区常驻代表,并曾在基金组织欧洲部工作过。他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讲授国际贸易和金融,撰写和编辑了许多书籍和文章,包括最近出版的一本关于东加勒比货币联盟的手册。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经济一体化以及宏观经济和金融之间的联系。

发言人:
朱隽,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

朱隽,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

朱隽女士于1993年加入中国人民银行,之后担任过各种职务。在行长办公室工作之后,朱女士于1997年加入国际部,先后在国际清算银行处和研究处工作。 2006年,她担任研究处处长,2009年任国际司副司长,2015年,她被任命为国际司司长。 1999年3月至10月,借调工作于国际清算银行。2003年9月,她重返国际清算银行,任经济学家,直到2005年12月。 1989年,朱女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3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阿尔弗雷德·卡默, 基金组织战略、政策和检查部副主任

阿尔弗雷德·卡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战略、政策和检查部副主任,负责战略与监督相关工作。此前,他曾任中东和中亚部副主任,负责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部门事务;任技术援助办公室主任,就技术援助运作向管理层提供建议,负责为能力建设筹集资金并开展全球合作;任副总裁顾问,就一系列国家、政策、战略问题提供建议。上世纪90年代末,卡默先生曾任基金组织驻俄罗斯代表,并任俄罗斯央行第一副主席顾问。1992年加入基金组织以来,卡默先生的工作还涉及欧洲、中亚、非洲的多个国家和一系列政策和战略事务。他在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在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院、洛杉矶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李稻葵,清华大学教授

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任,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主任,现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同时担任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议程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并担任《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杂志编委,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特聘研究员,中国中央电视台特邀评论员等职务。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世界银行顾问、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ES)会长(2001-2002)。

李稻葵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2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艾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安德烈·史莱法(Andrei Shleifer)及雅诺什·科尔奈(Janos Kornai),专攻比较经济制度、经济理论、公司金融。李稻葵教授曾任教于 美国密歇根大学经济系及香港科技大学,担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国家研究员。

谢啇真,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助理行长

谢迪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和市场与投资司司长,负责货币政策的实施(主要通过外汇市场)、保障货币市场稳定和正常运转、发行新加坡政府债券、管理外汇储备等。2013年9月谢先生就任现职,此前曾负责银行、宏观经济监督、审慎政策等相关司局工作。 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谢先生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东南亚执董。1995年至2003年,谢先生为新加坡政府行政服务官。

讨论
10:45—11:00 茶歇
11:00—17:00

第二场分会:完善债务处理和去杠杆的国际经验

11:00-12:15
第一部分:信贷繁荣和去杠杆的国际经验

信贷繁荣和信贷萧条是新兴市场常见现象,但全球金融危机提醒人们发达经济体也同样受此影响。除借鉴最大程度降低信贷泡沫累积方面的经验教训外,与会者还将探讨可能对中国有帮助的去杠杆化经验。

主持人:
刘春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局长

刘春航,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学硕士、博士,美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现任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局长。

2006年进入银监会,先后任统计部副主任、主任,研究局局长。自2011年起,担任金融稳定理事会监管合作常设委员会成员,参与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改革政策讨论和研究工作。2012-2015年,担任巴塞尔委员会杠杆率工作组主席,负责巴塞尔III协议中杠杆率标准的制定工作。 自2015年起,担任巴塞尔委员会监管与实施委员会主席。曾先后供职于摩根士丹利、麦肯锡咨询公司、北京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

出版学术专著包括《解密巴塞尔-简析国际银行监管框架》、《跨国公司战略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2015)、《Multinationals, Globalisation and Indigenous Firms in China》(2009)等。现任《金融监管研究》主编,先后在《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中国金融》、《上海金融》、《比较》等期刊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并作为主要执笔人参加了近十项国家级重点课题以及国际监管机构研究报告的起草。

发言人:
莫里茨·舒拉里克, 德国波恩大学教授

莫里茨·舒拉里克,波恩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及德国经济信息研究会研究员。2015—2016年,任巴黎政治学院阿尔夫雷德格·罗塞尔教授。此前,曾于柏林自由大学任教,在纽约大学和剑桥大学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和经济史的交叉领域,曾在《美国经济评论》、《货币经济学杂志》、《国际经济学杂志》、《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货币、信贷和银行》等杂志上发表多篇研究成果。Schularick目前的研究得到了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大众汽车基金会和新经济思维研究院的津贴支持。

乔瓦尼·阿里恰, 基金组织研究部副主任

乔瓦尼·阿里恰,现任基金组织研究部副主任,负责监督宏观金融处的工作。此前,他曾在基金组织亚太部工作。他的研究领域包括:银行业、信贷的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国际贷款和援助项目条件等,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主流经济金融期刊。Dell’Ariccia先生拥有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罗马大学优等生(最优等成绩)。他是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金容範,韩国金融委员会事务处长

金容範博士于2015年11月9日获任韩国金融委员会事务处长,负责韩国最高金融当局间的职能协调与指导工作。此前,他曾出任证券期货委员会常务委员,负责维护韩国资本市场的公平和秩序。

金容範于1986年开始在政府工作,此后曾担任一系列要职,包括财政经济部银行体系处处长、韩国总统办公室经济政策副秘书、韩国邮政保险部主任、金融委员会金融政策局和资本市场局局长。2000年,金容範离开政府部门,并在四年半时间里出任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主要研究中国经济。2010年,他曾出任韩国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管理委员会全球金融架构局局长。

作为经济专家,金容範博士在国际事务方面拥有丰富知识,对金融市场也深有见地。

金容範博士以优等生成绩毕业于首尔国立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获富布赖特奖学金。

乔纳森·安德森, 新兴顾问集团联合创始人

乔纳森·安德森, 新兴顾问集团总裁。该公司位于中国,主要从事新兴市场的宏观咨询服务,服务对象为全球的基金管理行业和金融业。在成立新兴市场咨询公司之前,乔纳森曾任瑞银投资银行全球新兴市场部经济学家。他也曾就职于高盛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担任驻中国及俄罗斯代表。Jonathan拥有哈佛大学经济学文学学士学位及博士学位,俄语及中文流利。

讨论
12:15—13:45
午餐
主题发言
格热格什·科沃德科, 现波兰考明斯基大学教授,前波兰副总理、财政部长

格热格什·科沃德科教授,知识分子、政治家,波兰改革的主要设计者之一。曾任波兰副总理(1994-1997年)和财政部长(2002-2003年)。欧洲艺术、科学和人文科学学院院士。科兹明斯基大学转型、一体化和全球化经济研究中心(TIGER,www.tiger.edu.pl)的创立者和主任。著有多篇研究论文及以26种语言出版的多部书籍。全球引用最广泛的波兰经济学家。马拉松选手,世界旅行家,游历160多个国家。

13:45-15:15
第二部分:公司债务和杠杆

与会者将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脆弱性和降低杠杆的国际经验,还将分析中国的公司债券市场。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重要的融资模式,其发展需伴随恰当的风险定价和监管强化。

主持人
宣昌能,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

宣昌能,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兼人民银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先后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并获得学士、金融学博士和法学硕士学位。2000年回国前任职于美国JP Morgan银行,任衍生产品领域高级分析师;2000年至2004年就职于中国证监会,任机构监管部副主任;2004年至2006年任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全面参与建设银行重组、改制和上市的各项工作。2008年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2009年起任现职,期间组织推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等重大金融改革工作,推动化解汕头商行、河北省蠡县农村信用社等区域性金融风险,代表人民银行参加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等国际组织的有关国际会议,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和稳健标准的制定工作,还作为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工作小组组长全面负责了中国首次FSAP评估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在金融改革、防范化解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发言人:
马库斯·罗德劳尔,基金组织亚洲及太平洋部副主任

马库斯•罗德劳尔先生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及太平洋部副主任。除了其他领导职责之外,主管基金组织中国区事务,近年来承担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四条年度磋商工作。之前在基金组织担任的职务包括人力资源部副主任,西半球部副主任,亚洲、欧洲和南美洲诸多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以及基金组织驻波兰和菲律宾代表。加入基金组织之前,罗德劳尔先生曾供职于奥地利外交部。在学术背景方面,曾获得法律、经济和国际关系等多个学位。

沃依切赫·马利泽夫斯基,基金组织亚洲及太平洋部高级经济学家

沃依切赫·马利泽夫斯基,基金组织亚洲及太平洋部中国工作组的高级经济学家。此前曾任职欧洲部,在希腊和冰岛工作组工作,在此之前还任职基金组织的多个职位,包括在财政事务部工作4年。马利泽夫斯基先生的研究领域主要为货币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曾发表多篇文章。他拥有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博士和理学硕士学位,萨塞克斯大学及华沙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马利泽夫斯基先生出生并成长于波兰。

马骏,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

马骏博士现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2000-2014年初在德意志银行任职,曾担任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首席投资策略师、董事总经理。1992-2000年间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曾任经济学家和高级经济学家。1988-90年间为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马骏博士于1994年在美国乔治城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8年在复旦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和金融政策、环境经济等。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和十一本著作。

汪涛,瑞银董事总经理、亚洲经济研究联席主管

汪涛博士是瑞银的董事总经理、亚洲经济研究联席主管,她带领的团队负责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和政策等问题,并连续在各类投资者调查中名列前茅。加入瑞银以前,汪博士曾任美国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与策略主管和英国BP集团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到私人部门工作之前, 汪涛博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经济学家,主要负责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和结构改革问题。在基金组织工作的八年中,汪涛博士参加了与多个成员国的项目谈判与磋商,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

汪涛博士是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学士。

肖恩·哈根,基金组织法律部主任

肖恩·哈根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法律总顾问和法律部主任。在此职位上,他向基金组织管理层、执董会和成员国提供咨询,内容涉及基金组织各项业务中的法律问题,包括监管、顾问和贷款职能等。Hagan先生就基金组织法律以及关于预防和解决金融危机的法律问题 发表了大量文章,重点关注破产和债务(包括主权债)重组。

在基金组织工作之前,Hagan先生曾先后于纽约和东京的私人部门工作。他于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得国际政治经济学理学硕士学位。

讨论
15:15—15:30 茶歇
15:30-17:00
第三部分:地方政府债务

过去几年中国公共债务增加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地方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开展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与会者将讨论中国政府近期的改革措施,包括置换计划的影响,并在吸取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下一步改革领域。

主持人:
拉特纳·萨赫,基金组织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

拉特纳·萨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组织)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负责制定部门的战略重点、牵头重要政策论文与项目以及本部门的预算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近期项目包括在非常规货币政策和全球溢出、金融深化、普惠金融等领域开展研究。曾担任斯坦利·费希尔(第一副总裁)和迈克尔·穆沙与肯尼斯·罗格夫(均为基金组织经济顾问)的顾问。她曾于主流期刊发表大量金融部门相关文章,包括金融市场溢出影响与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政策与债务可持续性以及转型经济体等。她曾于德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执教,拥有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发言人:
王克冰,中国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

王克冰,现任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管理学博士。长期从事预算管理和财政法制工作,曾任天津市财政局预算处处长、副局长,财政部条法司副司长。




王卫星,中国财政部政策研究室主任

王卫星,现任财政部政策研究室主任,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任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2003年任财政部预算司巡视员,2009年任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从事30多年预算和财政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主持翻译了《公共支出管理手册》、《当代公共支出管理方法》、《公共支出管理》等书籍,出版了《政府预算管理程序与方法研究》等专著。

魏加宁,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魏加宁先生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巡视员、研究员。他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着资深的履历,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工作。他于1991年加入宏观经济研究部,并于2013年成为宏观经济研究部巡视员。魏先生曾与许多杰出经济学家合作并发表成果,包括吴敬琏、孙尚清先生等。他的研究成果丰富,在宏观经济政策、金融风险和监管、地方政府融资的财政问题等方面都有著述,并成为政府政策设计的依据。2014年他出版了一本关于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新的地方融资途径的著作。他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肖远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慎规制局局长

肖远企,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4月生,湖南衡阳人,研究员职称,现任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

1990年3月参加工作后,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外事局、外资金融机构管理司、银行一司从事外事及中外资银行的监管工作。银监会成立后,先后在银行监管三部、二部、一部工作,曾任三部世界贸易组织(WTO)处处长、广东银监局副局长、重庆银监局局长。

工作期间参与过银行改革和开放的重大决策研究与实施,并主持或参与过许多重要法规的起草与制定工作。对国内外金融、经济有许多创新性研究,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多部,主要有《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证券市场与金融机构》、《战略与战略管理》、《在华外资银行发展》、《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研究》等。

刘尚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尚希,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2015年参加李克强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分析专家座谈会、张德江委员长主持的全国人大党组财税改革专题集体学习座谈会。2016年1月参加俞正声主席出席的全国政协宏观经济分析会并特邀发言。社会兼职有:国务院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医改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税务总局特约税收评论员、中国改革研究会等研究机构的特聘研究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预算监督顾问、广东省政府咨询顾问、湖北省政府咨询顾问等。曾经担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论证专家、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技术指导组成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总体专家组成员等。

对收入分配、公共风险、财政风险、公共财政、宏观经济、公共治理等问题有创新性的探索成果,其代表作有《收入分配循环论》、《财政风险及其防范的研究》、《或有负债:隐匿的财政风险》、《宏观金融风险与政府财政责任》、《公共风险视角下的公共财政》、《税收与消费》、《税收与民生》、《科技与经济融合》等著作;以及《财政风险:一个分析框架》、《论公共风险》、《论转移支付的分类》、《农民“就业状态”:中国改革发展成败的决定性力量》、《公共化与社会化的逻辑》、《以人为本的财政观:民生财政》、《经济发展方式转换滞后是当前宏观经济问题的根源》、《消费率、经济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及政策路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财政责任》、《中国:城镇化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挑战》、《以新型城镇化为基点的公共治理改革》等论文。

郝福满,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

郝福满,荷兰籍,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2014年起常驻北京。这是他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第三次从事有关中国的工作。他领导着一支管理世行最大贷款组合的团队,并指导中蒙两国内容广泛的分析咨询项目以及与韩国日益扩大的知识合作。

在任现职前,郝福满于2011-2014年担任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兼新加坡办公室主任。作为地区首席经济学家,他率领团队分析该地区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政策问题。作为新加坡办公室主任,他协助建立了与新加坡政府在扩大新兴市场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合作伙伴 关系。

在新加坡任职前,郝福满担任菲律宾国别局局长,主管世行在菲律宾不断扩大的贷款业务并为菲律宾政府提供咨询服务。

郝福满在世界银行工作逾23年,其中18年在东亚地区,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此期间,他曾任世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和印尼首席经济学家、蒙古和纳米比亚的国别经济学家,早年还曾从事巴西、南非、蒙古、赞比亚和纳米比亚等国的有关工作。

在加入世行之前,郝福满曾在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巴黎总部以及荷兰NMB银行(现为荷兰国际集团简称ING)工作。

郝福满拥有荷兰鹿特丹大学的经济学学位,并曾就读于德国基尔大学。

讨论
17:00:—18:00

圆桌总结

本场总结讨论将提炼当天讨论的关键要点。讨论者将主要围绕中国可以吸取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发言。

主持人:
张涛,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司长

张涛博士目前是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司长。他自2004年加入中国人民银行以来,先后担任过许多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工作领域涉及金融研究、调查统计、国际事务和金融法律。加入中国人民银行前,他曾长期在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工作。2011—2015年期间, 他出任中国驻IMF执行董事。

张涛拥有北京清华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国际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专题讨论参加人
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易纲博士于1986年获得伊利诺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6年至1994年任教于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1994年与他人共同组建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并担任该中心的教授至今。

他于1997年加入中国人民银行,历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货币政策司司长。2007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2009年7月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2015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货币、银行和中国经济。

朱光耀,中国财政部副部长

朱光耀,博士生导师,现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2年,毕业于北京商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8年至1992年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科研组织处副处长,1992年至1993年任财政部世界银行司工业处副处长,1993年至1994年任财政部世界银行农业处处长,1994年至1996年任中国驻世界银行董事顾问、副执行董事,1997年至1998年任财政部债务司副司长,1998年至2001年任财政部国际司司长,2001年至2004年任中国驻世界银行执行董事,2005年至2007年任财政部国际司司长,2007年至2010年5月任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2010年5月至今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黄益平,北京大学教授

黄益平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和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目前还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Crawford公共政策学院Rio Tinto中国经济讲席教授,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英文学术期刊《China Economic Journal》主编和《Asian Economic Policy Review》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金融改革与国际金融。曾经担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讲师和中国经济项目主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General Mills经济与金融国际访问教授、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Serica投资基金董事、财新传媒首席经济学家,巴克莱董事总经理/亚洲新兴市场经济首席经济学家,以及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五矿信托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主导的网商银行的独立董事。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和浙江农业大学农学(农业经济学)学士。

李昌镛,基金组织亚洲及太平洋部主任

李昌镛于2014年2月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组织)亚洲及太平洋部主任并任职至今。

在基金组织工作之前,李昌镛曾任亚洲开发银行(ADB)首席经济学家。他曾担任ADB经济与发展趋势问题的首席发言人,并负责经济与研究部的管理工作。

李昌镛博士曾担任韩国二十国集团峰会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在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任职之前,李昌镛博士是首尔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罗切斯特大学助理教授。他经常积极为韩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包括总统办公室、财政经济部、韩国央行、韩国证券集中托管公司和韩国 发展研究所等。

李昌镛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以及韩国经济等,并在上述领域发表多篇报告。李昌镛博士拥有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首尔国立大学经济学本科学位。

18:00—18:15

闭幕发言

马库斯·罗德劳尔,基金组织亚洲及太平洋部副主任

马库斯•罗德劳尔先生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及太平洋部副主任。除了其他领导职责之外,主管基金组织中国区事务,近年来承担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四条年度磋商工作。之前在基金组织担任的职务包括人力资源部副主任,西半球部副主任,亚洲、欧洲和南美洲诸多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以及基金组织驻波兰和菲律宾代表。加入基金组织之前,罗德劳尔先生曾供职于奥地利外交部。在学术背景方面,曾获得法律、经济和国际关系等多个学位。

18:30—20:30

中国人民银行主办晚宴

主持: 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