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工作人员完成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条磋商代表团访问
2022年11月23日
- 中国在新冠疫情的初期影响后实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复苏;但此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放缓且持续面临压力。预计2022年的GDP增速为3.2%,2023年和2024年将提高至4.4%。
- 在短期,对防疫策略进行校准(包括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并采取进一步措施结束房地产行业危机,将有利于支持经济增长。
- 中国和其他国家应继续开展多边合作,在地缘经济分裂威胁不断上升、债务困境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华盛顿特区 : 2022年11月2日至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代表团团长Sonali Jain-Chandra女士率领团队与中方在线开展了2022年第四条磋商。代表团与中国政府及中国人民银行的高层官员、私人部门代表、学界人士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就经济前景、改革进展和挑战以及政策应对措施交流了意见。IMF第一副总裁Gita Gopinath女士也与数位高级政策官员举行了在线会晤,并于此后发表了以下声明:
“在清零防疫政策下,中国很好地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最初影响,实现了经济从2020年初防疫封控后的迅速复苏,并在全球经济的关键时期大幅增加了全球医疗用品和耐用品的供给。但此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放缓,疫情反复、房地产行业的严峻挑战以及全球需求放缓使其持续面临压力。
“尽管清零防疫政策的灵活性已逐渐增强,但由于更具传染性的变异毒株的出现,加之疫苗接种方面的差距持续存在,导致中国需要更加频繁地实施防疫封控措施,这对消费和私人投资(包括住房领域的投资)造成了压力。收紧房地产行业监管以控制杠杆率的初衷是好的;但开发商面临了更为严峻的财务压力,住房销售和投资迅速放缓,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急剧下降。
“在此背景下,预计中国在2022年增速为3.2%,2023年和2024年将提高至4.4%,其假设是当前的清零防疫政策将在2023年下半年逐步地安全解除。风险仍偏向下行,中国经济面临着全球经济放缓、能源价格更多上涨和全球金融环境进一步收紧等外部不利因素。在国内,新冠疫情的反复和防疫封控措施,加之房地产行业的持续挑战,仍是其主要风险。从长期看,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带来了金融脱钩的压力,也使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和技术交流受到了限制,从而带来了全球割裂的风险。
“展望未来,应做好准备进一步校准新冠防疫政策,包括加快疫苗接种工作、维持高水平的疫苗接种率,以确保维持疫苗的保护作用。
“财政政策在今年提供了支持,在2023年则应保障经济复苏、促进经济再平衡。旨在为家庭提供支持的中性财政政策立场将帮助推动消费拉动型增长转型,更有效地提振经济增长。应保持适度支持的货币政策,更多依靠价格型工具。
“当局最近加大了应对房地产行业危机的力度,包括制定了一个贷款计划来保障未完工住房的交付,以及允许对陷入困境开发商的贷款予以宽限。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当局还需要推出稳健且资金充足的机制,以便完成陷入困境的未完工项目,保护新的预售房买家免受房屋烂尾风险,同时逐步取消宽限措施。这些措施将帮助恢复购房者信心并促进市场化重组。从中期来看,结构性改革(包括完善预售房模式、推动经济再平衡、增加其他可用的储蓄选项),应有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逐步转型,实现向更可持续的规模转变。
“为确保金融稳定,应加强银行业的审慎政策,以识别脆弱性并重建资本缓冲。旨在缓解防疫封控措施给企业、家庭带来的流动性压力的信贷政策应以市场为基础,其应具有时限性和针对性。升级重组框架将有助于加强金融稳定,同时促进去杠杆。
“为了提升中期增长潜力,在人口结构和全球割裂压力等不利因素下,关键在于重新加快推进市场化结构性改革,例如确保私企和国企的竞争中性。
“中国正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危机,并应以此为基础实现其气候目标。消费拉动型增长转型将使经济活动更多转移至服务业,同时降低经济增长的能源强度。虽然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造成的能源紧缺并可能需要暂时增加煤炭用量;但从长期来看,应做好准备降低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气候融资的发展可以更好推动碳中和经济转型。
“地缘经济割裂的威胁在不断上升,一些低收入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的债务困境日益严峻——在此情况下,中国及其他国家可在应对全球挑战的多边努力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不仅能从电子商务、投资便利化等新协议中获益,也能从加强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受益。在中国的支持下,二十国集团支持低收入国家债务处置的共同框架得以建立,这是值得欢迎的重要一步。当务之急是以更快、更可预见的方式为之提供纾困。
“我们感谢当局在本次第四条磋商代表团在线访问期间与我们开展的建设性讨论。”
基金组织信息交流部
媒体关系
新闻官: Huong Lan Vu
电话:+1 202 623-7100电子邮件: MEDIA@IM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