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向消费拉动型增长可助力实现绿色目标
2022年1月28日
中国已从疫情中强劲反弹,但增长势头正在减弱,同时仍然过度依赖于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这影响了中国经济转向其长期寻求的平衡、包容、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增长。
要解决中国面临的诸多挑战并不容易,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对中国开展的年度第四条经济评估中传递的关键信息是:向消费拉动型增长模式转型将在短期提振增长前景,并在长期实现高质量增长。重要的是,这还将有助于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
当前较为紧迫的经济问题包括房地产投资放缓和财政支持的快速退出。此外,传染性更强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导致新一轮疫情暴发,致使更多地区采取了防疫封锁措施,这给重要的私人消费复苏带来了压力。
虽然出口在疫情期间提振了增长,但这些有利因素最终将消失,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将面临严峻挑战。挑战之一是国内生产率增长停滞。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劳动力停止扩张,生产率增长也陷于停滞。
经济挑战
经济增长的阻碍还包括:传统基建支出的效益日益下降;以及科技脱钩,即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量的减少。重要的是, IMF工作人员的近期研究显示 ,贸易和跨境投资放缓势必带来较大的经济成本,且会波及全球经济增长。
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则是另一个需要应对的挑战。
那么,政策制定者应怎样做呢?中国若能更持久地拉动消费、同时支持生产率增长,则将在长期受益。向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转型,也将使中国向其气候目标更近一步。
短期来看,中国的财政政策应更加中性,将支出从基建项目转向针对弱势群体的收入支持措施,以此提振滞后的私人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为人们提供更多保障,减少预防性储蓄,并进一步刺激未来的消费。
促进竞争
与此同时,中国若重新推动因疫情而停滞的经济改革,则将促进私人企业的发展,从而提高生产率并扭转市场活力下降的局面。这意味着要让私人企业更多地与国有企业开展竞争,并要继续开放国内市场。
中国经济增长再平衡有望带来双重好处——其既能支持国内经济,又能帮助世界更好避免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影响。
若中国继续依靠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则不仅将使投资回报率加速下降,还会使中国更难实现其气候目标——这是因为投资(包括建筑业投资)的碳密集度很高。
相反,如果中国成功实现消费拉动的经济转型,则将有助于实现气候目标,因为经济活动将转向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服务业、远离碳密集型行业。
诚然,实现气候目标和促进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权衡取舍。虽然这些权衡取舍无法完全消除,但向消费拉动型增长转型将降低中国GDP的能耗强度,从而减少中国的能源需求,缓解能源安全压力。事实上,IMF工作人员的模拟显示,光是再平衡本身就将在未来30年中帮助减少约15%的碳排放量。与此同时,实施气候政策,同时开展更加绿色(其比传统支出产出更高,且更利于经济增长)的投资,将降低碳排放密集型需求,支持更加绿色的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如果中国实施以经济再平衡为中心的政策,则将确保其能够实现可持续且更持久的高质量增长。这不仅有利于中国,还将造福世界。
李昌镛 现任亚太部主任。
海格 • 伯杰尔 现任驻中国代表团团长兼亚太部助理主任。
陈文婕 现为亚太部高级经济学家。